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陇南市高三数学试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学符号》含反思
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数学活动课,目的在于让幼儿对有趣的数学符号有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巩固记忆,加深对数学符号的理解。
教学目标
•
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符号;
•
能够掌握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数值,并能够灵活运用;
•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运算的过程,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
教师提前准备大班幼儿们喜欢的小玩具(如积木、玩具熊等);
•
制作数学符号的图片或卡片;
•
准备画板或白板,以及粉笔或者马克笔。
教学内容
导入活动(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1 + 1 = ?”,并邀请幼儿们齐声回答。
2.
教师将积木或玩具熊等物品两两对应放置,向幼儿简单介绍加法符号“+”的使用方法。
主体活动(30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所在场景中出现的数学符号,让幼儿们掌握基础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等)的使用方法。
2.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数学符号的图片或卡片,并让幼儿们尝试识别,并配合口语描述符号的含义与用法。
3.
分组活动:教师将教学材料按比例分发到每个小组手中,并让幼儿们自由组合,并对每个符号简单描述,并在小组讨论各自组合的意义,并展示到前台。
教师组织化游戏,让幼儿们进行符号互动,在玩耍中消化数学知识。
4.
结束活动(5分钟)
1.
教师带领幼儿们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2.
对于全局或课堂的欠妥之处进行反思,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参与度比较高,表现出了对数学符号的浓厚兴趣。经过比较后,整个教学过程无太大的失误,但在小组讨论时,个别幼儿在阐述意义过程中有些思路混乱,需要在听取小组报告时强调引导一下。同时,引导与幼儿对于数学符号的互动联系更多地直接让幼儿参与实践操作,可更好地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的实际运用意义。
更多推荐
数学,幼儿,符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