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五下数学试卷全部答案苏教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
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极大地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
题:
1.流于形式
课堂提问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和思考时间,使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学生缺乏思考
有时虽然给予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教师仍不放心,往往会
加入自己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的想法。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
给出答案,学生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提问后不去倾听学生的答案,不能有效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
资源,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
无效。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提问呢?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学生的回答,使学生
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获得进步和发展。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
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是
基础性问题,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是拓展性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哪些是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透”
就是要掌握教材系统和重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
就是不仅能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感受,
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最大限度
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
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学
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提问更加有
效。如笔者在教授“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
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能巧妙体现可能性大小的常用成语。
第一次试讲,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一些简单的成语,更别说联
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笔者及时反思自己并找来一部分学生了解
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
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之后学生解释了成语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
学的内容。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认为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学生的应
答还是被动的。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
训练。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疑问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
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学生:“还有什么
问题吗?”学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
那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因为对任何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所有的人
都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顺顺利
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
书唯上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
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那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
量的标准之一。
(2)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课堂
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
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会提问,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
些训练,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
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对
学生的敢于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或
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学
生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并指出问题的价值所
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
能从提问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
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
“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
的或探究性的评价,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
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
但是我们怎么知道……”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
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提问,教师,提出,课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