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中考数学试卷标题分析报告)

《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知识点,教材先通过国

庆60周年庆典中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的近似数,知道

近似数与实际值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进而使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非常准

确的数,而是用近似数。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

并且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最后拓展创新,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不同需

要,可以在不同数位上取近似值。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3、在求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观察、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

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

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讨论,分析,问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