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广东春季高考数学试卷电子版)
第八单元 可能性
单位
时间
高湖小学
2012、8、16
主备人
参与者 李广平
张哲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
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
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
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
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
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
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
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
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
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
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
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
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
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
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
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
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课时备课】第一课时
单位:高湖小学
时间:2012、8、16
课型:新授课
课题:可能性(一)
集体备课
主备人:张哲
参与者:李广平
个性备课
教学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
更多推荐
学生,活动,确定,事件,发生,现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