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小升初池州数学试卷及答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四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胡玲凤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11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

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2007年末发生在南方的雪灾。这种罕见的自

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实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自然灾害还有很多,如

洪水、沙尘暴等。同学们,你们有办法遏制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吗?(植树)

师:这个方法好,你们知道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

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

①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

要栽)。我们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②理解题意。(出示题目)

师: (全班读题)从题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路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等。

师:谁能理解“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如果用这把尺子代表小路,“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师:题目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已动笔算一算,一共需要多

少棵树苗?

生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 20 +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 20+1=21(棵)

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

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

呢?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师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

的这头开始,先在最左端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

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3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35米,一共要

种多少米?(100米)要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

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

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完成题卡)

生在题卡上自已画图并完成表格。(题卡如下)

植 树 问 题

画一画:

填一填:

分成的段数

棵数

通过简单的画图和填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

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

师: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师: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

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简单的画图和填表,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先动脑想想,然后把

你的发现和同组的伙伴们说一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互相说说发现

的规律,然后再举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在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 + 1)

师:同学们除了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来理解验证这个

规律。请同学们伸出小手看一看,数一数我们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我们的大拇指和小手指就相当于两端要种的树,棵树就是间隔数加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师: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5=20 这里的20指什么?

生:指的是段数。(间隔数)

20 + 1=21 为什么还要+1?

生:棵数是间隔数加一

师: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种”求棵树

的解题规律。其实,运用这个规律,我们还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其它问题。

(三)巩固新知,应用深化

1.基础题:

(1)笔直的河边一侧燃放焰火,每隔10米放一支,在长为100米的河边(两

端要放),一共要放多少支焰火?

(2)39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

有几个车站?

(3)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

米安装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拔高题: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

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

插26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

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我们生活

中哪些现象类似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生举例)

师出示课件:电线杆、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

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教学反思 :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

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

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

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

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同时,我将所设计的体现新知识的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学

生。导入新课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

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并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遇到比较复杂

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

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

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

体验。

上完课后,感觉到有以下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中努

力改进:

(1)本节课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

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

会更好些。

(2)学生对如何求间隔数感觉有些不熟练,因为在课的设计中我缺少了这个

环节。我认为“路长÷间隔=间隔数”这个关系式的推导和教学过程很重要 。

(3)在设计画图的路上面最好能够把5米、10米、15米……标注清楚,在

学生画图操作之前,我对画图提出的要求也不够明确,所以有些学生在图中乱画,

填写表格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茫然。后来在我的举例示范中学生才明白这个操作的

具体要求。

(4)我在设计练习题时题型太过单一,可以出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规律,发现,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