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云梦高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8T08:54:59.93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4月总第442期 作者: 王战伟

[导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例如:许少欣等通过

案例分析给出了如何在数学模型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建议,朱婧等以传染病模型为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

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数学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以我校专业选修课《数学模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为主题,首先阐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针对日常教学中如何渗入课

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后给出了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数学模型 思政元素 教学实践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上强调高等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

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要求高校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实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形成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数学模型》作为我校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数学连接应用的桥梁,在专业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该课

程的日常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在润物细无声中

将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思政元素和模型的建立、求解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大学生塑造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例如:许少欣等通过案

例分析给出了如何在数学模型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建议,朱婧等以传染病模型为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

识。

《数学模型》的日常教学多是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科学研究相结合,进而促进课程思政建

设。目前在教学中主要的采用的课程思政模式有:思政案例、思政人物、思政升华。其中思政升华是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揭示哲

学思想,大家比较熟悉的北航李尚志教授的《数学大观》,课程宣扬探索、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兴趣和理解,全程没有思政

痕迹,却实现了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研究的探索

我校的《数学模型》课程既有数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又有其它专业的通识选修课,通过学习常用的数学模型,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建

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完成建模论文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正常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

中的应用,既要做到求真务实,又要勇于创新,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刻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通常可以从模型的背景以及模型本身,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展开。

以高教出版社数学模型(第五版)第五章第一节“人口增长”为例,首先我们基于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

采用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首先我们以十三五规划《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为背景引入,进入21世纪后人口发展发生了显著改变,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

势,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美国1800年到2000年人口数据为基础,首先建立一个指数增长模型

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模型,建立人口动态监测和评估体系,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均衡发展献计献策。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模型、分析结果误差、数值拟合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事情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通过预测人口走势,让学

生了解国情、社会发展现状,参与社会问题调查研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志向。

《数学模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及研究性教学模式,挖掘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屈哨兵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18-20。

[2]许少欣 杨昔阳 数学建模课程的思政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44-45。

[3]朱婧 申亚楠 张志刚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教学实践[J].大学数学,2019,(6),27-31。

[4]孙玺菁 司守奎 庄丽 新工科背景下数学建模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可行性方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4-5。


更多推荐

思政,课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