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泰顺二模数学试卷答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练习二》名师教学设计

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翰林校区 李瑞芬

【教材分析】

《练习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的练习课。本单元学习生活中

的大数,认识了“千”“万”两个计数单位,认识了数位顺序表、万以内数的读写,并会比

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学会在生活中估计大数。本节课对以上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直观为主,而“千”、“万”这些大数相对抽象。因此教

学中借助“小方块”、“计数器”、“数线图”这样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大数,逐

步发展数感。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接触到大数的机会也相对少,因此,教学中联系生活,

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模型,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读写、比较和估计,逐步发展

数感。

2、经历回顾、整理、反思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会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万以内数的知识。

【学习难点】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位概念,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准备】

师:PPT课件、思维导图、微视频;

生:平板电脑;

技术支持:staCPro3云端课堂系统。

【学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动画演示,回顾“千”、“万”组成。

2、直观感受“一”、“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说说它们之间

的关系。

(设计意图:大数相对抽象,学生学习大数需建立在直观模型的基础上。课的开始以

有趣的动画引入,直观、清晰得呈现了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兴趣。用小方块模型逐一

展示“一”、“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更

好理解数位概念,发展数感。)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二、多样练习,温故知新

活动一:借助直观,再认大数。

1、说一说,图中有多少个小方块?

2、选一选,每个数中“7”表示多少?

先独立思考、选择答案,再集体反馈、交流方法。

3、填一填,完整表示2436,还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反馈,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模型进行“数的认识”部分的练习。三

题各有侧重,第一题借助小方块,第二题借助计数器,第三题还有实物模型和算式。本环

节的练习操作,借助staCPro3云端课堂系统“课堂互动”功能,及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活动二:同伴合作,我说你写

1、活动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说数,一人写,轮流玩一玩。

2、集体交流并整理读数、写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数的读写”部分的练习。针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日常读数、写数的难点和易错点,设计的活动要求中特意说明“说的数中要有0”,强

化练习。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本环节的练习操作,借助“课堂互

动”中的“白板”功能,学生可直接在白板上写数,集体交流时可利用白板现场演示。)

活动三:联系生活,比较大小

1、出示图片和信息,读一读六条河流的长度。

2、把六条河的长度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3、交流、整理比较大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数的比较”部分的练习。把抽象

的大数和生动的生活结合起来,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结合实例交流、整理比较大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

活动四:参照标准,估计大数

1、估一估杯中有多少粒黄豆。

2、交流整理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数的估计”部分的练习。通过图片呈现方

式的不同,让学生感受数的估计需要一定的参照标准,而不是随意乱猜。)

三、自我评价,反思提升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根据本节课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集体反馈评价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回顾、反思,评价内容涉及知识的掌握、

方法的总结、能力的表现和学习态度的呈现四个方面。评价的结果通过系统统计直接显示,

能让教师看到一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也让学生看到自己课堂表现在班级中的水平。这

都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进行反思提升。)

【板书设计】


更多推荐

学生,直观,活动,大数,数学,进行,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