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如何编辑高中数学试卷)
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计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 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解决与圆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 能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圆和百分数。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措
施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7、多和家长取得联系。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运算、(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及其应用(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抽象化而又实际本单元
话化,抽象画表现在对分数这一抽象概念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实际化表现在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本单元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处理实际教学内问题,同时分数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数乘法的学习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巩固与提升。
容、地
位、作用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探索、归纳等过程,使学生体验分数乘法的意义、运算及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及其规律性和实用性形成知识网络,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 掌握分数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3. 掌握解决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及策略。 教学
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
方法
学
情
分
析
课
时
安
排
1.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为分数乘法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开展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好分数基础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 教学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质疑和寻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得出规律、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很重要,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理解,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4.枫树乘法对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十分重要,也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分析思路、解题方法、运算过程。
本单元安排14课时(机动2课时)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2页例1及练习一第1、第2题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班班通多媒体设备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导
2.计算:
入
新
课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如何将算式:333 + + 改写成乘法算式?
101010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提升观察、推理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他们每人吃
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
个。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
是多少?
学
我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加法算式:
习
乘法算式:
2
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
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
9过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3)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程
①观察算式
223623(个)9993请你们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的吗?
三、自学检测
1.小练习
(1)计算
×4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四、合作学习
1.观察算式
3623(个)9993这个算式是先计算再约分的,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对比观察这几个算式并提出问题:通过比较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 变。(分母与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五、 达标测试
1.乃比江和小明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学,乃比江每分钟骑行小明每小时骑行15千米,他们两个人谁的速度快一点?
2.小练习:
233 ×6= 12× = ×4=
94104千米,15 提示: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绝不能将分子与整数约分,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六、课后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评价你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
七、作业
练习一第1题、第2题
扩展备课
1.一袋大米重25千克,吃了它的
,请问吃了多少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分数乘整数
板书设计
223623(个)9993333 如何将算式: + + 改写成乘法算式?
101010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3页例2及练习一第3题
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一个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分数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班班通多媒体设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个人每天需要摄入2.5L水,人每天摄入的水来自于两部分,一是食物中所带的水分,第二就是直接饮水。小东发导
现,三桶纯净水足够全班同学每天在校期间饮用,而且有的时候放学还入
11新
会有剩余,一般会剩下 桶或者 桶。教室的纯净水桶最多可以装水24课
12L,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提升类推、归纳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11、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L? 桶是多少L? 桶是多少L?
24(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桶水共多少L?
1
桶是多少L?
21
桶是多少L?
4(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
12×3表示,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学
少。
1习 12×
表示求。
4
(4)计算问题。
过
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自学检测
程
1.小练习
1715(1)计算4232
1642(3)教材第3页“做一做”。
四、合作学习
1.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
,吃了多少千克?
(1)怎么样理解“已经吃了它的
”这句话?
(2)请列出算式;
(3)请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
52.请计算97
6五、 达标测试
1.乃比江和小明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学,乃比江每分钟骑行小明每小时骑行15千米,他们两个人谁的速度快一点?
2.列式计算
4千米,1531031011
是一半,12×
表示12L的一半,也就是求12L的( )是多22 (1)12个
7相加的和是多少?
85(2)kg的6倍是多少kg?
9六、课后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评价你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
七、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扩展备课
1.看一本180页的书,每天看全书的
,3天看了全书的多少?共看了多少页?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597
6板书设计
(1)12个
7相加的和是多少?
8
5(2)kg的6倍是多少kg?
9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第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3页、第4页例3及练习一第4、5、6、7题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
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
长方形纸。
12151、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
导
入
新
课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这块地共有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
导学案
二次备课
1215121535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掌握计算法则;
3.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运算;
4.提高类推、归纳能力。
二、自主学习
1.请你观察 ×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2. ×
究竟等于多少呢?
3.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
公顷)的31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
公25学
顷的3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
三、自学检测
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四、合作学习
过
1.用一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
程
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 = 。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3.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再把1这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说2明 × =
。
五、 达标测试
1.求种玉米的面积怎样列式?涂色表示 的
。怎样计算?
2.教材练习一第4、5题。
5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8平方米。
六、课后总结
51215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评价你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
七、作业
1.练习一第6题、第7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1.六年级同学向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六年级(1)班的捐扩展备课
款占全年级的
,六年级(2)班的捐款是六年级(1)班的
,请
问六年级(2)班的捐款占全年级同学的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11 观察 × 这个算式
25
13133252510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第四课时 分数乘法中的约分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5页例四及练习一第8、9、10、11题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创设情境、启发引导
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班班通多媒体设备
1、算一算
导
321732×30= 12×=
=
=
入
535384新
(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课
思考交流:(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3、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
91.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千米/分。
4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学
米?列式解答:
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思考整理解答过程及方法。
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列式解答:
习
(4)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思考整理解答过程及方法。
三、自学检测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2、3题。
过
四、合作学习
1.探讨交流: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程
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汇报交流约分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 达标测试
1.练习一第8题;
2.练习一第9题;
3.练习一第10题;练习一第11题;
六、课后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评价你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
七、作业
练习一第12、13题
1.某鞋店购进一批新鞋,第一周卖出了200双,第二周卖扩展备课
出的比第一周多
,第二周卖出多少双鞋?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中的约分
探讨交流: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练习课
第五课时 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7页的第8-13题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
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归纳总结。
交流合作,练习巩固。
教学工具 课件 小黑板
1.复习旧知。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回答问题。(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
导学案
导
入
新
课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自主学习
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据统计,2011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53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5分析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三、自学检测
5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将“世界人均耕地125面积”当成单位“1”,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当作比较量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这个题用乘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想法和结果。
四、合作学习
出示教材第7面“练习一”第9题到第12题。
这6道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涉及到许多课多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卷并理解题目,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五、达标测试
出示“练习一”第13题
儿童的负重最好超过体重的3/20.如果长期背负过重物体,会导致腰痛及背痛,严重的甚至会妨碍骨骼成长.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六、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分数乘法的问题,大家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册
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小华每天喝2杯这
样的牛奶,他一个月30天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多少g?
扩展备课
板
书 练习课
设教学
反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新课
第六课时 小数乘分数
课时 1课时
教材第8页例5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并推演出小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够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结合旧知推出新知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理解小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归纳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归纳总结。
交流合作,练习巩固。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旧知
1.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0.01= 0.15= 1.25=
3.6= 5.5= 2.4=
导
2.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入
1新
2课
1/20= 1/8= 1/25=
2 = 3/50=
615 = 1/25= 5/8=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推演出小数乘分数的意义。
2.能够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1.判断
⑴求0.5的2/5是多少,列式是0.5×2/5 ( )
⑵3.8乘4/5,表示4/5的3.8是多少 ( )
2.计算
3.6×2/9= 3/5×1.5=
1.8×5/32= 7/11×0.3=
三、自学检测
某种农药3/8kg加水稀释后可喷洒一公顷的草地,喷洒3.2公顷草地,需要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四、合作学习
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小数乘分数的意义
1. 1.4×4/3表示( );
1.4的1/5是( )。
2.5.7的3/7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小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知识点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 3.8×1/2= 4.5×3/4= 2/3×0.2=
2.比较大小
1/3×2.3○1/3 2/5×1.2○2/5
2/3×1.1○2/3 5.2×3/4○5.2
四、达标测试
1、填空
⑴1.2×4/5表示( )。
⑵求3.4的3/5的算式是( )
2、计算
0.63×3/7= 5/9×5.5=
16.5×9/26=
2×0.8=
23.一个奶牛厂8月份单买17.5t,9月份产的奶是8月份的4/5,9月份单奶多少吨?
五、课后总结
本课时学习了,小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小数乘分数既可以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为小数,还可以直接约分进行计算。要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达到使计算简便的人目的。
六、作业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扩展备课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提示: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长方形桌布的面积为:1.3×5/8=13/16(㎡),此处将1.3化为分数计算更简便;然后再用减法进行计算,得出长方形桌布的面积比正方形桌布的面
积大13/16-3/4=1/16(㎡)。
参考答案:1/16㎡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1)①2.1×3/4=21/10×3/4=21×3/10×14=63/40(dm)
②2.1×3/4=2.1×0.75=1.575(dm)
(2)①2.4×3/4=12/5×3/4=12×3/5×4=9/5(dm)
②2.4×3/4=2.4×0.75=1.8(dm)
③2.4×3/4=2.4×3/4=1.8(dm)
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第七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新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8-9页例6例7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
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及学习的乐趣。
知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
于分数乘法,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能灵活准确合理的进行计算。
观察法、迁移法、练习法。
比较法、质疑法、验证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课件
1..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
导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新
2.5×98×0.4 1.25×25×8×4 (8+0.8)×12.5
课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及运用的定律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自主学习
出示例六
⑴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⑵是民企为学生说一说自己列的算式教师板书:
(4/5+1/2)×2 4/5×2+1/2×2
⑶教师点拨:这两种算是都能解答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教师:你会自己计算这两道算式吗?比较一下两道题的答案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
4.质疑猜想。
⑴提问: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乘法呢?
⑵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三、自学检测
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
2/3×1/4×3 (8/9+4/27)×27 87×3/86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⑴小组活动: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定律的验证,用1/2、1/3、条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⑵汇报交流。
①因为1/2×1/3=1/6. 1/3×1/2=1/6。所以1/2×1/3=1/3×1/2, 我们小组认为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②因为1/2×1/3=1/6,1/6×1/5=1/30;1/3×1/5=1/15,1/2×1/15=1/30。所以(1/2×1/3)×1/5=1/2×(1/3×1/5)
我们小组认为乘法结合律在分数乘法中也适用。
③因为1/2+1/3=5/6,5/6×1/5=1/6;1/2×1/5=1/10, 1/3×1/5=1/15,
1/10+1/15=1/6, 所以(1/2+1/3)×1/5=1/2×1/5+1/3×1/5, 我们小组认为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也适用。
五、 达标测试
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⑴独立尝试:教师出示例7,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⑵小组交流: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讨论:①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②这样算,简便在哪?
3/5×(1/6×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1/2
(5/6+1/6)×12
=5/6×12+1/4×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0+3
=13
六、课后总结
方法小结:两题都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思考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七、作业:
1.教材第九页“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用简便运算进行计算。
2.教材第十页练习二,第五、六题。
第五题:指名学生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最后在黑板上将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六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指名六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师生订正,并指明运用的运算定律。
开放练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5/9×2/3+5/9×-------- (1/5+-------)×---------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x(bxc)
乘法分配律:(a十b)xc=axc+bxc
(4/5+1/2)x2 4/5x2+1/2x2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3/5x(1/6x5)
=3/5×5×1/6(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1/2
(5/6+1/4)×12
=5/6×12+1/4×12(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10+3
=13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扩展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练习课
第八课时 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11至12页练习二,第七至17题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计
2. 熟练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够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训练,体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你能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你能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引导法、讲授法、专业训练法
交流讨论、练习巩固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课件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⑵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学生: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⑶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5/7-5/9×3/7 1/6×(5-2/3)
2.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导学案
学 一、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正确熟练地习 计
2. 熟练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并能够用于实导
入
新
课
二次备课
过 际问题的解决。
二、自主学习
程 专题练习
⑴分数混合运算
教材第十页练习二第八、九题
①第八题:组织学生读题,并独立完成,指名两位学生说一说自己列的算式和这是哪几种运算的混合以及运算的顺序,教师订正。
②第九题:学生口头列算式,说一说这是哪几种运算的混合以及运算顺序,然后学生独立计算。
③师生一起回顾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⑵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材第11至12页练习二,第十至1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第十题,教师巡视,注意后进生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第11、12题各指名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②将这些题目按照计算时运用定律的不同进行分类,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③师生一起订正,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并将题目分类,教师点拨难点和易错点。
④再来试一试第13题。第13题注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已知条件,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三、自学检测
1.爸爸和小明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6天的药,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成人一次1/2袋,儿童一次1/3袋,一日3次。妈妈至少要买多少袋药?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做题,指名学生反馈。教师强调问题的答案应结合生活实际来取值。
四、合作学习
综合运用
教材第11至12页练习二第七题及第14至16题
⑴第七题:学生口头列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两位后进生回答,教师订正。
⑵第14、15题:学生先读题,指名一位学生列算式,并说一说思路,其余学生可发表不同想法,然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丁正。
⑶第16题:学生读题,并给学生几分钟尝试做一做,教师巡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分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及答案,指名几位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补充并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左右两边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大小。并另出一题,学生尝试解决,如:7/8×( )/3<2/3
第17题:教师读题,学生看题。先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一下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学生主动说一说解题思路,如果没有学生主动说,教师则引导分析题目,并将已知条件进行梳理。
①从第一筐中取出1/2kg,放入第二筐,则第一筐少了1/2kg,第二筐多了1/2kg,此时两筐苹果同样重,说明两筐苹果质量差:1/2×2=1 (kg),
所以第二筐苹果重29kg,两筐共重59kg。
②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其他的解答方法。
五、 达标测试
一个梯形,上底是10cm,上底是下底的2/3,高是上底的1/2。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先读题,理清条件与问题,在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并交流疑问
六、课后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请评价你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
七、作业:同步练习册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7/8×---=2/5×--- (3/4×5/7)×1/5=---×(---×---)
(7/9+7/8)×24
扩展备课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新授课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13页例8及14页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
题。
引导探究法
自学探究与小组合作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折纸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
导
入
新
课
3187276××5 ×25×××
5678387
2.列式计算。
(1)20吨的48是多少?(2)165千米的是多少?
515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运用连乘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 自主学习
1、提取信息: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2、分析与解答
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学
习
过
程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三、自学检测
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11,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441
2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1=240(㎡)
2
1。)
4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1=60(㎡)
411(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60(㎡)
24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四、合作学习
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②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③组织汇报。
111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2481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
811列成综合算式:480×(×)=60(㎡)
24五、 达标测试
1.计算。
138××
924213753××××
3481061426×4107553× ×48×××32
2051387122.解决问题。
(1)小明身高90厘米,小强身高是小明的49,小刚身高是小强的。310小刚身高是多少厘米?
(2)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六、课后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七、作业:练习三的相关习题
扩展备课
5(1)3个同学跳绳,小红跳了120下,小东跳的是小红的,86小丽跳的是小东的,小丽跳了多少下?
5
2(2)某农场有土地1350公顷,今年计划用其中的种经济32作物,种的甘蔗占经济作物的,种甘蔗多少公顷?
5 解决问题(一)
例8:
第一种:
1=240(㎡)
21② 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
411列综合算式: 480××=60(㎡)
24
第二种;
111①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2481③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
811列成综合算式: 480×(×)=60(㎡)
24
① 先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新授课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材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
图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
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引导探究法
自学探究与小组合作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导
入
新
课
一、 复习导入。
1、读题并说出单位“1”。
45(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2) 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5851(3)苹果树占果园面积的。 (4)钢笔的价钱比圆珠比贵
83
2、口头列式
1 (1)小红有120元压岁钱,买文具用了,买文具用了多少钱?
34 (2)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火车每小时5比汽车多行多少千米?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1、能运用“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运用所学,解决计算的“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3、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主学习
1、出示例题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4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5跳多少次?
(1)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2)分析与解答。
4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是把谁看作单位“1”?
5(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三、自学检测
①学生展示线段图,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1”
青少年:
4 75次 比青少年多
5婴儿:
?次
②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合作学习
①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②全班交流。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
44解法一:75+75× 解法二:75×(1+)
559 =75+60 =75×
5 =135(次) =135(次) 五、 达标测试
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与解答。
(4)组织全班交流。
六、课后总结
(1)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②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
“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画出线段图来弄清解题思路,再解答。
七、 作业:练习三相关练习题
扩展备课
1一个养鸡场养鸡1200只,养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养鸭
5多少只?
解决问题(二)
例:9
“1”
青少年:
75次 比青少年多板书设计
4
5婴儿:
?次
44解法一:75+75× 解法二:75×(1+)
559 =75+60 =75×
5 =135(次) =135(次)
答:婴儿每分钟心跳135次。
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复习课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第16页练习三
知识与技能:熟练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能正确判断单位“1”
理解题中单位“1”和的求量的关系。
引导归纳总结法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法
教学工具 小黑板,课件。
导 一、 谈话导入
入 师: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直观形象、易懂、易记,有利于同学
新 们拓宽解题思路,掌握好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今天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系统学习怎么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1、熟练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21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血液在540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1) 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小组合作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分析:要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可以根据“在1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这一条件,但因为静脉中40的血流速度不知道,所以这个题要先求出血液在静脉中的血流速度。
2111解答:50 答: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厘(㎝)54022米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3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
42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3(1)、学生小组内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小组交流自己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的想法。
3分析: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是把海象的寿命看作单位“1”,433求海狮的寿命就是求海象寿命的是多少,也就是40的是多少。
442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是把海狮的寿命看作单位“1”,求海豹32的寿命就是求海狮的是多少。
332解答:4020(年) 答:海豹的寿命大约是20年。
43三、自学检测
1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3(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独立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
1分析:“鸭的孵化期比鸡长”这句话的意思是:鸭的孵化期比鸡3 1要长,长的天数是鸡的孵化期的,这里是把鸡的孵化期看作单3114位“1”. 鸭的孵化期比鸡长,就是1,求鸭的孵化期就3334是求21的是多少。
31解答:21(1)28(天) 答:鸭的孵化期是28天。
3四、合作学习
探究不同解题思路
(1) 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刚才完成的3道题还有不同解法吗?
(2) 全班交流汇报
五、 达标测试
练习三第3、4、6、7题。
六、课后总结
归纳总结: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怎么解答?(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数量,如果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七、作业练习册相关练习
扩展备课
11、叔叔的今年的年龄是42岁,小红的年龄是叔叔年龄的,31小刚的年龄是小红的年龄的,小红、小刚今年各几岁?
22、一班有学生48人,男生占5/8,男生有多少人?男生的5/6去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女生有多少人?
练习课
板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怎么解答?(做题时一定要注书
设意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数量,)
计
如果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课题
课型
学习内容
复习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时 1课时
教材第17、18页
知识与技能:熟练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判断单位“1”
理解题中单位“1”和的求量的关系。
引导探究归纳总结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归纳总结法
授课时间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 点
教学
难 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小黑板,课件。
导
入
新
课
一、汇报本单元内容
回忆整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
习?
学生回忆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先将学过的知识呈现出来,再不断地补充完善,进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环节来完成本单元的整理。
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求几个相同分计算方法:分子相数和的简便运算 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分求一个数的几数 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整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分数乘加、乘灵活运用运算a.b.c=a.(b.c);
减及乘法运算定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乘法分配律律的灵活运用 便。
(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1、求一个数的关系式:单位“1”几分之几 是多少。 的量(一个数)×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2、稍复杂的求题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
习
过
程
解决问题
三、自学检测
(1)2个1/5千克是( ),30米的2/5是( )
(2)计算3/4×7时,只把( )和( )相乘,分母是( )
(3)2时的2/3是( )时,( )分.
(4)一妈妈买了一桶色拉油,重5L,用去1/5,用去( )L,还剩( )L.
(5)在( )里填上<、>、= 3/7×5( )3/7 3/7×5( ) 5×3/7
(6)幼儿园给小朋友分糖,每天分出1/5千克,3天一共分出( )千克 。
(7)18的2/3比12的1/6多( )。
2.判断
(1)4/5米的 5倍和5个4/5米一样长.( )
(2)甲的1/4和乙的1/5一样大,甲数比乙数大( )
(3)20千克增加它的1/4后,再减少1/4,还是20千克( )
(4)6/7乘30,6和30可以进行约分.( )
3.计算2/9×4= 5/7×2= 5 ×3/10= 3 × 4/15=
4、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3×5/16×3/5 (1/5+2/3)×154/7×5/9+3/7×5/9
5.列式计算。3个2/7是多少? 3/8的10倍是多少?
6. 解决问题
(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1/5,一头体重2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广州平均每年日照1608小时,北京年日照时间比广州多1/2,北京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一辆汽车每分钟走9/10千米,20分钟走了多少千米?一小时呢?
四、合作学习
(1)通过练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2)解决这样的问题都要注意什么?
小组内完成老师的问题后全班交流。
五、 达标测试
练习四第五题
(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并解答
(2)小组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
六、课后总结
我们今天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还是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吧。
七、作业:练习册相关练习 扩展备课
一瓶可乐约500克,笑笑买了5瓶,一共重多少克?淘气喝了1.5瓶,喝去了多少克?智慧爷爷喝了1/2瓶,还剩多少克?
整理和复习
板书设计
我们在遇到含有分率的分数问题是要先确定单位“1”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教学
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考试班级
分 数 段
人数
实际人数
100分
95-99分
参考人数
科目
90-94分
85-89分
优秀率
考试类
型
75-8460-74分 分
及格率
试卷
来源
60分最高最低分
以下 分
平均分
基
本
情
况
主
要
成
绩
存在问题
及改进措施
更多推荐
学生,分数,乘法,计算,问题,学习,运算,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