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学海风暴答案九上数学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港沟镇中学2022年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塑造宁绍平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

D

2.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亲临海滨地区体验海陆风,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 海滨城市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

B. 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内地方向飘起

C. 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

D. 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作用

27. 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

A. 2~3点 B. 6~7点 C. 14~15点 D. 21~22点

参考答案:

26. B 27. D

26.海滨城市白天吹海风,气流湿润,多出现云、雨和雾;夜晚吹陆风,气流干燥,以晴朗天气为主;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海洋方向飘起;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效果,故B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27.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即大陆气温相对降低、气压升高,海洋气温相对升高、气压降低的时候,即海洋气压大于陆地的时刻,故D项正确。

3. 读图回答5-6题。

5.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6.当晨昏线从CD移向AB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参考答案:

A B

4. 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晚的日期 ( )

A. 春分日 B. 秋分日 C. 夏至日 D. 冬至日

参考答案:

D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点;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京日出最早,地方时6点之前日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京日出最晚,地方时6点之后日出,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晚的日期是冬至日,D正确。

5.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

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

参考答案:

C

1 / 9

6. 下图为我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25. 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

26. 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A. 20时3分56秒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3分56秒 D. 19时56分4秒

参考答案:

24. A 25. A 26. D

24. 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北方,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在北方,A对。B、C、D错。

25. 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运动现象,A对。B、C、D错。

26. 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对。A、B、C错。

7.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上图反映的自然带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图中B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参考答案:

B B A

8.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如果AB线表示回归线,丁、乙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的名称( )

A. 甲为秘鲁寒流 B. 丁为北太平洋暖流

C. 丙为千岛寒流 D. 乙为西风漂流

16. 图中易形成渔场的是:

A. 丁与甲的交汇处 B. 乙处 C. 甲处 D. 丙处

参考答案:

15. D 16. D

15. 如果AB线表示回归线,丁、乙都位于太平洋,此洋流环流应该为中低纬环流,根据近赤道洋流是受低纬信风影响形成自东向西的洋流,因此丁为赤道附近洋流,故该洋流环流位于南半球,为南太平洋环流圈。则,甲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为秘鲁寒流,丁为南赤道暖流。本题正确答案是D。

16.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处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D。

【点睛】

准确判定洋流名称,要熟记全球洋流分布的模式图,了解洋流形成的过程。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模式图一致,北半球有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顺时针)和以副极低海区为中心的中高纬2 / 9

环流(逆时针)两个,南半球有一个逆时针的中低纬环流圈。南印度洋环流模式同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北印度洋洋流由于季风影响形成夏顺东逆的洋流分布特点。各洋流命名的原则是该洋流流经地区再加上洋流的性质。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西岸的洋流流经日本群岛附近,性质为暖流,该洋流名称为日本暖流。

9.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6.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5.C 6.C

10. 读图17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回答第39~40题。

图17

39.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图②是( )

A.冰川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海浪侵蚀地貌

参考答案:

39.A 40.C

11. 关于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生物能够参与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形成

C、生物能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D、生物能够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参考答案:

12.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

13. 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3 / 9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B

14. 意大利米兰位于地中海地区北部,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14年,米兰市中心建成两座“垂直森林”大楼(右图)。“垂直森林”是由民居与不同绿化植物构成的,夏天枝繁叶茂,冬天落叶满地,不同季节建筑外观各异。大楼内还配有节水回收浇灌系统和太阳能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1. “垂直森林”建筑外观的季节变化可

A. 改善空气质量 B. 美化社区环境 C. 增加绿化面积 D. 调节室内光照

12. 与传统社区绿化相比,推进“垂直森林”的建设有助于

A. 节约城市建设成本 B. 集约利用城市土地

C. 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D. 提供居民休憩场所

25. 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参考答案:

24. A 25. B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现象普遍,东中西各区都有;经济发达的部分省市进入老龄化阶段,不是全部,如重庆;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不如城市明显,据此选A。

【25题详解】

北京、上海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是因为这些区域经济发达,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事业较好,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存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出生率低,这些条件导致了老年人占比高,据此选A。

参考答案:

11. D 12. B

11. “垂直森林”建筑外观的季节变化指的是夏季枝叶茂盛,冬季落叶满地,有利于调节室内光照,D对。植被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美化社区环境、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不能,A、B、C错。

12. 与传统社区绿化相比,推进“垂直森林”的建设有助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B对。可能增加城市建设成本,A错。冬季落叶,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效果不如传统社区绿化,C错。不能提供更多的居民休憩场所,D错。

15.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表达正确的是

4 / 9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等级最高的聚落是

A.甲 B. 乙 C. 丙 D. 丁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参考答案:

2.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距离我们约4.4光年,它可能是位于上图中的

18. 读下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g表示不同辐射),完成下列各题。

B

A.① B. ② C. ③ D.④

3.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说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参考答案:

1.A 2.B 3.A

17. 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职务职能。据此完成下题

类 型

零售

学校

日用品[来源:学科网ZXXK]

中级消费品

高档消费品

甲聚落

√[来源:Z_xx_]

乙聚落

丙聚落

丁聚落

A. 箭头a B. 箭头b C. 箭头c

17. 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D. 箭头d

18.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 箭头a表示的辐射 B. 箭头b表示的辐射

C. 箭头c表示的辐射 D. 箭头d表示的辐射

19. 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17. A 18. C 19. D

【17题详解】

图中a、b、c、d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辐射,e、f分别为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属于短波辐射的是太阳辐射。

【18题详解】

通过c大气逆辐射,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殊定做商品

小学

中学

地方性大学

重点大学

【19题详解】

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f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即c增强,从而是大气保温作用即e增强。

19.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5 / 9

C. 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 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

20. 读右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8.读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参考答案:

B D

21. 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工业规划图,你认为四图中规划合理的是

图7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工业规划图

参考答案:

C

22.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参考答案:

B

23. 下图是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0.C 11.D

24. 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

( )

6 / 9

参考答案:

D

25.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67~69题。

67.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68.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69.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参考答案:

B D C

26. 太阳直射点最接近赤道时的纪念日是:

A. 世界水日(3.22) B. 地球日(4.22)

C. 世界环境日(6.5) D. 世界人口日(7.11)

参考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下列日期中世界水日(3月22日)接近春分日(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赤道,A正确;世界环境日(6.5)和世界人口日(7.11)太阳直射点接近回归线,地球日(4.22)大致直射8°N,综上故选A。

二、 判断题(共10分)

27.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

参考答案:

A

28. (判断题)农业地域的形成,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参考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根据地区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29. (判断题)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正确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的地区差异,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导致大量人口迁移,所以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题目说法正确,故选A。

三、 综合题(共38分)

30. (9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7 / 9

(1)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乳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其小麦牧羊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据图分析“珠三角”基塘农业生产的优点。(3分)

参考答案:

(1)市场 灌溉水源不足 跨流域调水(每点2分,共6分)

(2)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市场适应性强;产业链延长,农民收入增加;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任答3点得3分)

31. 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7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B ;

① ;② ;③ ;④ 。

(2)C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

划分为三个圈层: 圈、 圈、 圈。(3)试描述界面②上③、④波速变化情况。

图5

参考答案:

(1)A外核 B 地幔 ①莫霍界面 ②古登堡界面 ③纵波 ④横波

(2)大气 水 生物 (3)横波波消失,纵波明显减慢

32.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所在地点的气候类型:

A B C

D

8 / 9

(2)A、C两地夏季大气环流形式有何不同?分别形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3)图中所示B地区,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试分析该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参考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2)A地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形成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 C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暖湿的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3)冬季寒冷,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房屋门朝南、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33. 下图是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沼气池、农户。

(2)留民营村生态可持续发展表现在________,经济可持续发展表现在________。

(3)该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生态农业优势,发展________。

(4)从留民营村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农户;②沼气池;③初级生产者;④初级消费者。

(2)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促进了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

(3)绿色食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4)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多赢局面”;“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避免重复“石油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9 / 9


更多推荐

洋流,形成,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