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北师大版中招模拟数学试卷)
数与代数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现实
背景和本质,形成数感和符号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
数学的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案例与评析,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
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
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校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了“快乐情境教学、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此次
教学模式改革主旨是: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运用实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打造学生自主
学习的高效课堂。现结合几天来的学习,浅谈一下我们是如何开展有
效教学的。
一、联系生活,激发符号意识 ,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
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大街、小巷、剧院、会场、
家庭、学校、医院……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随处见到各式各
样的符号。招牌上的“m”,表示麦当劳;;某场所有标志“P”,表示
可以停车场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
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符号意识,利用学生生活中潜藏的“符
号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
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
的符号所体现出简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
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体验,发展符号意识 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
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
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比如:教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出示教材情景
图,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60+54=114(千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60+54和54+60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20+48=48+120
生:26+91=91+26
……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对!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加
法交换律。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生1:我这样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我用图形表示△+○=○+△。
生3:我也用图形表示,☆+□=□+☆。
生4:我用字母表示,a+b=b+a。
……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
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学生先是有了初步的感
知、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再统一成通用的字母符号,不仅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让
学生领略了符号的通用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综合运用,巩固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在发展中不
断完善的,除了既有的符号系统外,还有一类符号也不容忽视,那就
是个人对符号的创造。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教学活动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感悟按需要创新出的符号,是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
识更深层次理解后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在综合应用自己的符号时,
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形成符号意识。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找规律”时,课件出示:
路边的盆花是按照蓝色、红色、蓝色、红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盆花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盆花是
较难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
结果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符号表示了盆花的摆放规律:●★●★●
★……;□■□■□■……;△□△□△□……;有的学生用数字表
示:121212……;010101……;有的学生用字母ABABAB……这
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
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进而在此基础上比较,优化解
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机会激发符号意识,不断
实践体验,学生的符号意识就能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
更多推荐
符号,学生,意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