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高中数学试卷模板6)
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师陈省身
对于数学大师陈省身像摇滚巨星那样受人欢迎,他的儿子陈伯龙
一直表示难以理解。
他亲眼目睹过父亲在香港科技大学演讲时的盛况。讲座过后,学
生们争先恐后冲向陈省身,将他包围,要他的签名。就像那里坐着的
不是数学家,而是一位摇滚巨星。
“摇滚巨星”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名叫苏菲的职员用
来形容陈省身的。苏菲在天津机场偶遇一群人在接机,根据热烈的场
面推测,来的要么是摇滚巨星,要么是电影明星。可当那人坐着轮椅
现身之后,她赫然发现,竟是伯克利的荣退教授陈省身。
在南开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陈先生百年诞辰举办的纪
念活动上,陈伯龙对在场的数学家说,我们正在向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致敬,不过对我来说,他只是我的父亲。
他还说:“我的父亲是个普通人,只不过恰好具有数学天分。”
这位得过最高学术荣誉的大数学家是几代数学家的偶像,被认为
影响了数学和物理学的走向。可是,对于他的一子一女来说,“陈省身”
永远是那个热爱全世界的美食、喜欢奶酪“越臭越好”、在餐馆里点菜
比别人更为拿手的父亲。
帮着孩子寻找最有机会成功的位置,并且给出最好的建议
陈伯龙和陈璞都继承了陈省身过人的智商。但是,他们都没有子
承父业。
陈伯龙读研究生时念过数学专业——“对我来说这好像是非常自
然的选择。”他说。但是,在参加了第一个数学讨论班之后,他意识到,
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数学家。
当他还是个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时候,就修过一门“微分几何”课。
遇上难题时,他周末回家就向被公认为“微分几何之父”的父亲求助。
陈省身亲自教他。“可惜,我不是个很好的学生。我从未真正理解
过螺旋的数学。”他说。
尽管在微分几何上面临困难,陈伯龙还是决定以数学为研究生的
专业,直到他参加了数学讨论班。
此时,陈省身建议他尝试一下精算学,进入商业而不是学术领域。
“他认为,我是个做事负责任、有条理的人,商业世界或许更适合我。”
在父亲的建议下,陈伯龙学习了精算,最终进入保险业,迄今为
止,他做了大约40年的养老保险顾问。回头来看,这位现年71岁的
老人认为精算这个职业完全适合自己。
他感激父亲当时的建议。“他不强迫我去做他想让我成为的那种
人。他会帮着寻找使我最有机会成功的位置,并且给我最好的建议。
他从来不暗示我,他想让我成为什么人。”
因此,陈伯龙觉得陈省身是一个“标准的父亲”。这对父子之间的
交流跟别的传统家庭一样,没有什么是不同寻常的:在合适的时间,
在儿子需要的时候,父亲负责提供意见和建议。在儿子需要指引的时
候,父亲总是提供正确的建议。
“他对于一个人该做什么不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他会为人寻找
与能力相配的岗位。我个人的情况就是例证。”陈伯龙说。
是慈父,但有原则
同样,陈省身也将选择的自由给了女儿陈璞。陈璞十几岁时就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后来转学经济,获得
了经济学博士学位。陈省身她创办过银行,一直在金融界工作。
“他在家里的时候,其实对小孩都是很放纵的。他觉得没有必要给
孩子们管制,让我们自由发展。”陈璞告诉记者。
她认为,因为陈省身自己小时候就没有人约束,完全是自由自在
地成长,结果“做得不错”,所以他后来对子女也是如此。但她跟父亲
说过:“你是很特别,才可以成功,而我们普通的人是需要人来管的。”
她甚至不记得陈省身在家里发火的时候。她只记得有一次,被父
亲打手心,但“一点都不疼”。她对父亲说,可以再打得稍微疼一点,
否则没有用。
“他是一位慈父,对我们一点也不严厉,但他有原则。什么是对的,
什么不对,都有原则。父亲不‘教’,而是‘做’,他以身作则。我们晚辈
跟他谈话的时候,他不做空洞的说教,而是谈天。比如他对人非常宽
容,但不跟我们讲应该怎么宽容,而是给我们讲一些别人的例子。他
自己做,我们就跟着他学。”
她说,有时候跟父亲谈完一件事情,他不会立即表示意见。这并
不表示他没有听到,也不表示他不懂,而是表示他需要想一想。“他常
常在晚上想,第二天吃早饭,他就把晚上想出来的跟我们讲,嘱咐我
们要怎样小心,怎样考虑事情。你可以知道他的精神花在什么地方。
更多推荐
父亲,数学,时候,建议,没有,需要,数学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