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临川初二数学试卷)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前
面、右面、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
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正确摆出相应的组合体,体会物体与视
图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全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数学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
观念,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物体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空间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逐步形
成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
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这是学
习本单元内容的直接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从前面、右
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以及用平面视图描述物体结构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
初步的推理能力,对以后学习相关内容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物体;第二段主要是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
体;第三段主要是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是: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
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
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由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材改变了实验教材的结构体系,把原来按小正方体个数
的多少编排内容的体系,改为按物体的形状编排教学内容,以凸显被观察物体的
几何属性。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认
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前面、右面和上面是物体在现实空
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然后,依次安排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
体或正方体,以及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
方法,感受物体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教材先教给学生具
体的观察方法,并根据观察的结果选择或画出相应的视图,再根据指定的视图摆
出相应的物体。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凸显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有利
于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掌握方法,并不断深化对物体与相应视图之间联系的认识,
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2.注意结合观察或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思考和想象,促进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教材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由物体想象相应的视图,或由视
图想象实物的形状,使学生在实物与视图的互相转换中,不断接受不同层次数学
思考的挑战,使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先让学生从
前面观察一个正方体,再根据对正方体特征的已有认识,说说从右面和上面观察
这个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又如,让学生根据从一个面或两个面看到的视
图,用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材说明】
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分别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观察由几个
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
体。
例1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由
于投票箱形状规则,大小适中,易于准备,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观察活
动。因此,教材选择投票箱作为观察对象,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在指
一指、认一认、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接着,组织学生
观察投票箱,明确观察方法,并交流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
的,帮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位置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
回顾观察活动的过程,说一说“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帮助学生归纳和
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随后的“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
察一个文具盒,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第2题呈现
了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别指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前
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帮助学生学会确定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
方法,体会几何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相对性。
更多推荐
物体,观察,学生,教材,视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