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2021数学试卷下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课时:一课时
课 题:认识分数
听课地址:第一小学
班级:三年级
讲堂教课纪要
一、讲话导入。去野餐,相机播放图片
师:图中有什么?
生:他们准备了什么?
师:一个蛋糕每人分一份, 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
如何分?
师:四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生:
4。二、新授。 1、板书
1/2( 2 份)
课题:认识分数。 2、请学生取出圆纸片,折出
板书: 1/2 写上(分数线、分母、分子)
师:这个 2 表示什么?生:表示有两个人。师:对吗?赞同
吗?生:不一样意。
生:把一个分红
2 份。 3、重申均匀分红。 4、1 又表示什么
呢?生:两瓶矿泉水每一个人一瓶
生:把蛋糕分红 2 份,此中的一份是。 5、齐读 1/2,读作二分之一,师写读作二分之一。
二、即时训练: 1、达成想一想做做第一题:
出示习题
请学生先谈谈每一幅图表示的数,重申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第1页/共3页
2、达成第二题:再次重申均匀分(看图说出哪个是
1/4)
三、互动: 1、把圆片折出 1/2,再把此中的一份涂上虚线。
2、再折出 1/4
3、比较 1/2 和 1/4,哪个大?
4、师:如何折出 1/8?生:对折对折再对折,请学生上前台演示。
5、板书: 1/2﹥ 1/4﹥ 1/8。师:察看有什么同样的地方。生:
1 是同样,是分子同样。 3、分子同样,分母越小,分数就越
大。
与此刻 “教师 ”一称最靠近的 “老师 ”观点,最早也要追忆至宋元期间。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期间小
学教师被称为 “老师 ”有案可稽。清朝称主考官也为
“老师 ”,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 “教师 ”或 “教习 ”。可见, “教师 ”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此刻领会, “教师 ”的含义比之 “老师 ” 一说,拥有资历和学问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 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余官员同样依法律委任,故又称
“教师 ”为 “教员 ”。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优选的比较优异的文章 ,还有许多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顺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异篇目、
出色段落 ,对提升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此刻 ,许多语文教师在剖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 ,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 ,学生头疼。剖析完以后 ,学生见效
第2页/共3页
甚微 ,没过几日便忘的干干净净。
造成这类事半功倍的难堪局
面的重点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
,或细读、默读、
假如有目的、 有计划地指引学生频频阅读课文
跳读 ,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诵
,学生便能够在读中
,能够在读中自然增强
自然意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语感 ,增强语言的感觉力。长此以往
,这类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建和发展。四、总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课中不行缺乏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少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少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高声读,我高声读,少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诵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少儿频频聆听,在频频聆听中体验、品尝。
第3页/共3页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文章,认识,分数,分母,野餐,朗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