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铅山高考数学试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 二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
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
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的教
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认
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
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熟悉知
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
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
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要依靠触觉来感知。因此,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概念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中要多通过活动帮
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质
量概念的建立。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
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方,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
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3.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4题。
[设计理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
性认识,达到懂得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是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单位。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千
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更多推荐
学生,质量,单位,物体,生活,经验,数学,建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