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期中模拟数学试卷答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100、101页实践

活动内容。

【教材简析】

本实践活动是在第二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

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并利用人体的部位简单估算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

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主动反思,积

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人体

上的数学,经历用身体对物体长度测量、估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 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

3.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应用

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明确主题

1.找一找

谈话: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使用什么工具?

预设:尺子

谈话:真聪明!可如果我的身边没有尺子,你有办法测量或者估计出物体的长度吗?

预设:可以一拃一拃的量、可以用两臂去量、可以用身高去比……

小结: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

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帮助我们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

上的“小尺子”。(板课: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的旧知识引出,让孩子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新的身体“小尺子”,培

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火花,认识身体上的“小

尺子”,从而明确主题。】

二、量一量——汇报方案,开展探究

1.汇报方案

谈话: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讨论测量身体中某些部位的长度,谁想跟

大家汇报一下?

预设1:我量了我一拃的长度。(板贴:拃)

追问:你是怎样量的?请你过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展示并介绍(用实物投影):拇指指尖对齐尺子的0刻度,看中指指尖指到哪里就是多

少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预设2:我量了两臂之间的长度。

谈话:你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可以请小组的伙伴来帮忙? 其它小组仔细看,有没有值

得你学习的地方?

谈话:评价一下这个小组展示的怎样?。两臂之间的长度有一个名字,叫“庹”(板贴:

庹)。

预设3:我量的是一步的长。(板贴:步长)

谈话:快跟小伙伴介绍一下吧

展示并介绍:把尺子放在地上,从0刻度开始,我们在上面走一步,步长是30厘米。

追问:从哪到哪算一步呢?你能指指吗?地面上的小脚同学们看起来不太方便,我们来

看大屏幕吧,你指一指。

小结:为了测量不重复、不遗漏,我们认为正常走路时,从脚尖到脚尖是一步,从脚后


更多推荐

测量,学生,长度,身体,数学,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