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2021丰城中考数学试卷)
2021年1月第37卷第1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January2021Vol.37No.1■专题:婴幼儿照护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3丁骞1,胡碧颖2,宋占美1,,吴慧萍4(1.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104;2.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澳门999078;3.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4.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摘要:家庭环境作为婴幼儿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婴幼儿版家庭环境评估量表》(HOME-IT)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与父亲相比,母亲与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关系更为显著。此外,“留守”与“多子化”现象对农村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存在影响。政府须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家庭环境进行针对性干预,逐步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关键词: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HOME-IT量表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0X(2021)01-0001-08doi:10.11995/.2095-770X.2021.01.001PDF获取:/ch/searchontheStatusquoandInfluencingFactors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sFamilyEnvironmentalQualityinRuralAreasofChina3DINGQian1HUBi-ying2,SONGZhan-mei1,,WUHui-ping4(ofPreschoolEducation,ShandongYingcaiUniversity,Jinan250104,China;Wenzhou325035,China;eofMathematicsandInformat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117,China)Abstract:Asthemainenvironmentfor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familyenvironmentudyusesHOME-ITscaletoinvesultsshowthyofEducation,UniversityofMacau,Macau999078China;ofEducation,WenzhouUniversity,childreninruralareasislow,andcomparedwithfather,therelationshition,thephenomenonof“leftbehind”and“multiplechildren”hasanimpactonthefamilyenvironmentalqualityofterventiononfamilds:ruralareas;familyenvironment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ernmentshouldspeeduptheprocessoflegalizationoffamilyeducation,carryouttargetedin⁃一、问题提出家庭是0-3岁婴幼儿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婴幼儿大脑发育及其功能完善所需环境刺收稿日期:2020-10-20;修回日期:2020-11-28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8DJYDJ3)激的重要来源[1]。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探讨了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质量会影响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及冲动型行为的控制能力[2];家庭环境质量通过影响儿童早期语言作者简介:丁骞,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早期教育;胡碧颖,女,浙江温州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评价;宋占美,女,山东东营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早期教育;吴慧萍,女,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统计。
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的发展而间接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能力[3];儿童父母作为家庭环境刺激的主要提供者,其与儿童的亲密关系和支持性互动质量会影响儿童社会性情绪的发展,并最终影响儿童的学业水平[4]。关于早期家庭质量干预的研究发现,对2岁婴儿家庭环境质量进行干预,能够改善其在4岁时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并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5]。提供持续的且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支持是促进发展中国家0-5岁处境不利儿童的感知运动、社会性情绪、认知语言等方面发展的最有效干预措施[6]。追踪研究表明,婴幼儿气质特征不仅受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其家庭环境的制约,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的制约作用越发明显[6]。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比较低。同时,受城镇化引起的劳动力迁移及“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多子化”是我国农村地区家庭的普遍现象[7]。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质量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8],并影响儿童的学业与社会性发展水平[9]。此外,多子家庭必然带来经济和时间两方面的育儿压力,容易引起母亲尤其是职场母亲的心理焦虑,打破家庭环境原有平衡,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10]。与城市家长相比,农村家长养育理念比较落后,亲子互动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婴幼儿缺乏多样化的物质刺激,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婴幼儿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情感的发展[11],限制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2016年6月,我国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当前,国内研究更多的是聚焦于3-6岁幼儿家庭环境质量,对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家庭环境的质量关注不够,且没有权威的0-3岁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评估工具。因此,本研究运用国际权威并已经过中国本土信效度检验的《家庭环境评估量表(婴幼儿版)》(HomeObservationforMeasurementoftheEnvironment-InfantToddler,简称HOME-IT)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家庭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留守家庭”“多子化家庭”等变量与家庭环境质量的关系,以期为建立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本研究中,留守家庭即留守儿童生存的家庭,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半年或以上,而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18岁以下儿童[12]。“多子化家庭”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存有两个及以上的儿童的家庭。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山东省德州市5个自然村及济南市1个自然村的98名0-3岁婴幼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样本家庭多数为多子家庭83.7%);家庭年平均收入35000元;样本家庭中59.2%的家庭属于留守家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家庭所占比例为9.2%,父亲外出务工的家庭所占比例为49%,母亲外出务工的家庭所占比例为1%)。样本家庭中男性婴幼儿为57人(58.2%),女性婴幼儿41人(48.1%),婴幼儿的平均月龄为17.97月。父亲平均年龄30.95岁,母亲平均年龄30.79岁。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其中,大部分父亲(62.2%)和母亲(58.2%)的学历为初中。表1样本婴幼儿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描述性统计(N=98)变量选项平均数标准差数量(占比)父亲年龄(年)30.954.19年龄母亲年龄(年)30.794.21婴幼儿年龄(月)17.978.88男57(58.2%)婴幼儿性别女41(48.1%)家庭年收入(元)350002.23父母均外出打工9(9.2%)收入留守家庭父亲外出打工48(49%)母亲外出打工1(1%)父母均在家37(37.8%)是82(83.7%)多子家庭否13(13.3%)小学8(8.2%)初中21(62.2%)父亲学历高中或中专60(20.4%)大专6(6.1%)本科及以上0“留守”(
总37卷丁骞,胡碧颖,宋占美,等: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3续表1小学11(11.2%)初中57(58.2%)母亲学历高中或中专24(24.5%)大专2(2%)大学本科1(1%)(二)研究工具1.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调查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儿童的性别、月龄,家庭年收入、是否为多子家庭、儿童留守情况。问卷信息均由家长填写。2.婴幼儿版家庭环境评估量表(HOME-IT量表)HOME-IT量表是由ll和y博士基于儿童发展理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编制的、用于评估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量表。HOME-IT量表现已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并进行了本土化研究。HOME-IT量表共设6个子量表,45道项目,主要测查家庭日常生活事件或某些特定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频率。HOME-IT包括六个子量表: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接纳、环境的组成、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的变化性。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主要测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接纳主要反映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接纳程度;环境的组成评估了婴幼儿所在家庭及所在社区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支持;学习材料主要评估家长是否向婴幼儿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以促进其发展;家长参与程度主要描述家长是否主动提供刺激来促进婴幼儿发展;环境的变化性主要衡量儿童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注入新的环境刺激。HOME-IT量表施测时间大约需要1个小时,采用二级计分法的方式,判断项目所描述家庭事件的“有”或“无”。通过观察或访谈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行为或访问结果在表格中以“+”或符号做记录,最后将每个子量表的得分与总分记录在表格里。(三)研究过程本次调研得到6个村村支书及村主任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研究者对样本婴幼儿家庭发放《知情同意书》,使家长获悉此次研究的价值以及参与此次调研所需完成的任务,201位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2017年11月20-30日期间,课题组组织每个村的家长集中在村委会办公室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此次问卷的回收率达到100%,共回收201份问卷。问卷回收两周后,接受过HOME-IT量表培训的5名专业人员进入每个样本家庭进行环境评估。其中,32名婴幼儿因生病或家庭流动没有参加此次家庭环境评估。最终,98个家庭(170名婴幼儿)参加了此次家庭环境质量评估。参加评估的家庭可获得价值150元的玩具套装。(四)统计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首先对HOME-IT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总量表克伦巴赫α系数(Cronbachalpha)为0.715,显示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之后对家庭环境质量现状(即HOME-IT量表总得分以及每个子量表得分)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进一步探索了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父母学历、留守家庭、多子家庭与HOME-IT量表总得分以及每个子量表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最后,在得出各个变量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来探索影响家庭环境质量的因素。三、研究结果(一)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本研究通过描述HOME-IT量表总得分及每个子量表得分体现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现状,具体结果见表2。表2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N=98)子量表(题目数)最小最大中位平均标准值值数数差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11)51199.021.605接纳(8)3866.271.099环境的组成(6)2644.141.015学习材料(9)0976.241.985家长参与程度(6)0654.301.663环境的变化性(5)1532.731.127HOME-IT总分(45)20423332.704.941“-”
4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由表2可知,样本婴幼儿家庭环境的总体质量处于一般水平(M=32.70,满分为45分),且家庭环境质量差异比较大(SD=4.941)。HOME-IT量表总体水平以及三个子量表(“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的变化性”)的平均分低于中位数,说明超过50%的家庭在HOME-IT总分以及这三个子维度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评估得分最高的维度为“家长情感及语言反应”,说明家长能较好地以语言及情绪反应来回应孩子行为,家长与婴幼儿之间的亲子互动关系良变量1.父亲职业2.母亲职业3.父亲学历4.母亲学历5.家庭收入6.多子家庭7.留守家庭8.家长情感及语言反应9.接纳10.环境的组成11.学习材料110.357**0.243*0.244*0.262*-0.101-0.165-0.1290.048-0.071-0.03710.0540.310**0.019-0.0890.0850.050-0.102-0.0390.008-0.05110.532**0.158-0.120-0.0200.0970.0710.1540.067-0.01010.190-0.1410.0070.1500.1910.1730.1310.0980.0720.234*1-0.121-0.1610.0510.0410.1720.0830.0970.239*0.14810.125-0.0600.310**23456好;得分最低的为“环境的变化性”,说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注入新的人或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变化性较小,环境中所提供的新型刺激比较少。(二)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为探讨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将家庭总收入、父母职业、父母学历、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多子家庭与HOME-IT量表总得分以及每个子量表得分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7891011121314表3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1-0.0490.01710.400**0.1881-0.025-0.025-0.0150.224*0.383**10.381**0.1880.1510.512**10.534**-0.0030.732**10.0811-0.259**-0.030-0.057-0.1420.137-0.045-0.242*0.241*-0.204*0.233*0.263**-0.1360.0430.638**12.家长参与程度-0.03613.环境的变化性-IT总分-0.074-0.210*0.118-0.0770.1320.681**0.349**1***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父亲的学历、职业与HOME-IT量表总得分以及每个子量表得分之间相关不显著;母亲职业与环境的组成得分呈负向相关关系(r=-0.210,p<0.01),母亲学历与HOME-IT量表总得分呈正向相关关系(r=0.234,p<0.01);家庭总收入与环境的组成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239,p<0.01)。本研究将留守现象与多子化现象与家庭环境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多子家庭与接纳呈正相关关系(r=0.310,p<0.05),但与环境的组成呈负相关关系(r=-0.259,p<0.01)。留守家庭与学习材料和家长的参与程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但与环境的组成呈正相关关系。此外,留守家庭分别与学习材料得分(r=-0.242,p<0.01)、家长的参与程度得分(r=-0.204,p<0.01)呈负相关关系,,并与环境的组成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263,p<0.05)。“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主要评估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关系。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多子与留守家庭均与“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子量表得分之间不具有相关性,说明无论家庭状况如何,0-3岁婴幼儿家长对这一低年龄段婴幼儿有着积极的情感回应。但是,“家长情感及语言反应”子量表得分分别与HOME-IT量表总得分(r=0.638,p<0.05)、“接纳”(r=0.400,p<0.05)、“学习材料”(r=0.241,p<0.01)及“家长参与程度”(r=0.233,p≤0.01)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越密切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接纳程度越高,这些家长也愿意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
总37卷丁骞,胡碧颖,宋占美,等: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5以及丰富的环境刺激支持孩子的发展,其家庭环境质量也越高。(三)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为深入探讨“留守家庭”及“多子化家庭”对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在控制母亲学历、母亲职业、家庭收入变量的前提下,采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了留守家庭、多子家庭对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多子家庭”对家庭环境质量中“接纳”和“环境的组成”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控制了母亲职业、母亲学历、家庭收入等变量的前提接纳非标准化系数(B)-0.2850.411-0.0420.071-0.2590.452-0.0071.0690.1760.105-0.1610.291-0.0130.333标准系数(β)-0.1780.265-0.081t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了多子家庭对家庭环境质量(接纳、环境的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学历能正向预测“接纳”的质量(β=0.291,p=0.006),多子家庭能正向预测“接纳”的质量(β=0.333,p=0.001);把“多子家庭”这一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后,决定系数R2由原来的0.071变为0.176,即“多子家庭”这一变量对“接纳”变异量的解释增加了10.6%。在控制了母亲职业、母亲学历、家庭收入等变量的前提下,多子家庭对“环境的组成”具有显著性影响,能够负向预测“环境的组成”(β=-0.212,p=0.040),回归方程解释率增加了4.2%(ΔR2=0.042)。环境的组成p0.0980.0170.4360.1130.0060.8950.001非标准化系数(B)-0.1510.2210.1000.081-0.1660.1970.079-0.6190.1230.042标准系数(β)-0.1030.1560.211-0.1130.1390.167-0.212t-0.9751.4402.039-1.0911.3061.616p0.3320.1530.0440.2780.1950.110表4多子家庭对家庭环境质量(接纳、环境的组成)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变量)母亲职业模型1母亲学历家庭收入R方母亲职业母亲学历模型2家庭收入多子家庭R方ΔR2-1.6722.429-0.783-1.6012.809-0.1323.375-2.0790.040********注:在0.001水平上显著;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表5留守家庭对家庭环境质量(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的变化性)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学习材料模型(变量)非标准化系数(B)母亲职业-0.103模型1母亲学历0.369家庭收入0.038R方母亲职业-0.040母亲学历0.363模型2家庭收入0.026留守家庭-0.032R方ΔR2标准系数(β)-0.036-0.3310.7420.1330.0410.020-0.014-0.1310.8960.1310.0281.1970.2720.2340.7871.1890.3860.2380.700tp非标准化系数(B)家长参与程度标准系数(β)tp非标准化系数(B)0.411-0.4110.2790.2200.8740.021环境的变化性标准系数(β)-0.257-2.4130.018**0.1420.0410.0660.507-0.4530.2800.2240.9530.0290.0570.2230.2840.1450.0560.2890.1490.083-2.7630.007***1.3820.5632.9590.1700.5740.004***1.3010.3920.1960.696tp-0.2180.264-0.090-0.8260.2860.0130.2620.1220.0840.0170.017-0.1740.261-0.072-0.6660.2810.0050.2580.1200.0830.0061.0870.0591.0880.158-0.240-0.2400.021**-0.2320.120-0.199-1.9310.0770.0570.0560.039******注:在0.001水平上显著;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
6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在控制了母亲职业、母亲学历、家庭收入等变量的前提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留守家庭对家庭环境质量(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变化性)的影响(见表5)。结果发现,留守家庭显著且负向预测“学习材料”质量(β=-0.240,p=0.021),“留守家庭”这一变量解释了“学习材料”的变异量的5.7%。把“留守家庭”这一变量加入回归模型后发现,母亲职业正向预测“环境变化性”的质量(β=0.284,p=0.007),“留守家庭”能够正向预测“环境变化性”的质量(β=0.289,p=0.004);加入“留守家庭”变量后,回归解释率增加了8.3%。四、讨论(一)农村地区家庭环境质量在不同质量内容上存在差异HOME-IT量表编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家庭成员(成人)在支持婴幼儿发展方面所提供的环境刺激的“数量”与“质量”[13]。本研究运用HOME-IT量表发现农村地区家庭环境提供的刺激的“数量”与“质量”在不同质量内容上存在差异,超过50%的家庭在HOME-IT总分以及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的变化性三个子量表得分低于平均水平;而在家长情感及语言的反应、接纳、环境的组成等三个子量表得分相对较高。这表明我国农村家长一般能给予0-3岁婴幼儿积极的情感支持关系,更容易接纳这一低年龄阶段婴幼儿某些不良行为,并有机会利用社区环境资源支持婴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发展,但在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注入新型刺激并积极主动参与婴幼儿认知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技巧与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正确,不能给予儿童有效的教育支持,因此学习材料子量表得分低于平均分。而且本研究中的婴幼儿父亲一方大多外出打工,直接影响家长参与程度子量表的得分。同时,农村中的多子家庭中育儿压力的增大,使父母没有更多的经济或时间带儿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鲜的刺激,使得环境的变化性这一子量表得分最低。(二)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已有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学习资源更丰富,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更高,更积极参与育儿活动[14],更有目的的注入新型的刺激参与到育儿活动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越贫乏,家庭矛盾更多,环境质量越差,不利于婴幼儿身心发展[15]。本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只与子量表“环境的变化性”成正向相关关系。这与国外学者等人运用HOME-IT量表测查家庭环境对农村地区家庭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研究发现不一致: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家庭环境质量越高,而且儿童的行为问题越少[5]。造成这种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样本地区的家庭经济收入不具有差异性,样本家庭收入均处于相同层次水平,从而导致家庭经济收入与家庭环境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父亲而言,母亲与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关系更为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的职业、学历与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不具有显著相关,而母亲学历与HOME-IT量表总得分具有正向显著相关,这可能与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本身所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母亲更能积极参与到婴幼儿教育中有一定关系[7]。同时,本研究发现母亲职业与“环境变化性”子量表的得分具有负向显著相关,这与孩子低年龄阶段自理能力差以及主干家庭更多的育儿矛盾所带来的育儿压力有重要关系[16]。在农村多为主干家庭,父亲外出打工,几乎一半婴幼儿的抚养者是母亲。在上述多重压力的影响下,母亲职业与“环境变化性”子量表的得分具有负向显著相关。(三)重视“留守家庭”与“多子家庭”对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多子家庭”与“接纳”子量表的得分呈正向显著相关。这说明在多子家庭中,家长对婴幼儿行为的接纳程度更高。这与母亲补偿儿童的心理(因缺失父亲的陪伴)或者对待多个孩子力求公平的心理补偿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还发现“多子家庭”与“环境的组成”子量表的得分具有负向显著相关。这与多子家庭的育儿负担更重有一定关系。回归结果也表明,“留守家庭”负向预测“学习材料”,正向预测“环境的变化性”。我们推测,
总37卷丁骞,胡碧颖,宋占美,等:我国农村地区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7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可能导致家长教养角色的缺失,家长运用学习材料主动支持婴幼儿发展的可能性更低;此外,我们基于研究结果推测,家长的外出打工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补偿,家长更有经济能力给婴幼儿发展提供新异的环境刺激,增加环境的变化性。这种研究结果可用国内学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所带来的“教养角色缺失效应”和“收入效应”等理论进行解释[7]。五、建议(一)重视婴幼儿家庭环境建设,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的进程,逐步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家庭环境建设属于家庭教育服务的范畴,我国的家庭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家庭教育政策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家庭教育立法是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最关键措施[17]。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开始从家庭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政策,如英国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取向的学前教育服务政策,为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法国制定政策,实现多部门合作,支持父母教育;美国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日本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基本法》。家庭教育事关未来,家庭教育作为社会资产的一部分,应逐步将其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制定完整的家庭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活动实施机构,保障经费支持,完善监督体系,逐渐将家庭教育提升到公共化、专业化、制度化层面[18]。(二)依托社区,辐射家庭,提高母亲的育儿能力母亲是家庭环境的塑造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母亲凭借传统经验育儿,所提供的环境刺激不能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19]。母亲素养对儿童的个性养成、身心健康、公民品质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关系民族下一代群体的素质水平[20]。本研究结果也证实母亲与婴幼儿家庭环境质量的关系更加显著。因此,提高母亲的育儿能力是提供家庭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应当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从学习材料、家长参与程度、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采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便于接受的电子化手段推送育儿信息,并进行入户指导,解答母亲的育儿疑惑,逐步引导母亲形成正确的育儿观,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材料,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儿童的互动过程中,及时注入新鲜的环境刺激。(三)针对“留守家庭”“多子家庭”的家庭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留守”和“多子化”是农村家庭的常态现象,两者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陪伴在心理发展、学业成绩、道德发展等方面都表现出众多问题。政府应积极创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民返乡就业,避免父亲的外出造成母亲单方面育儿的压力。也有研究指出很多农村家庭即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依然选择外出打工,“致富”仍是农村家庭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与社会提供不同价值取向的信息量有重大关系,如当前更多把家庭收入作为小康社会的标志,而把家庭环境的质量剔除在外。因此,政府应该进行信息供给侧改革,在当前迈入小康社会的同时,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提高到全民重视的高度[21]。同时,农村地区的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城市地区,育儿成本高,育儿压力大必然影响家庭环境的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多子家庭的亲子教育,建立健全生育补偿机制,减轻育儿压力。[参考文献]1]tsandcircumstances:theneurobio-logicalconsequencesofearlyrelationshipexperiencesandhowtheyshapelaterbehaviour[J].JournalofChildPsy-chotherapy,2010,27(3):237-255.2]Diworth-BartE,KhurshidA,rnalStressandHOME-ITEnvironmentMediatetheRelationBetweenEarlyIncome-to-Needand54-MonthsAtten-tionalAbilities[J].InfantandChildDevelopment,2007,16(5):525-552.3]NadineForget-Dubois,GinetteDionne,Jean-PascalLeme-lin,hildLanguageMediatestheRelationHOME-ITEnvironmentandSchooolReadiness[J].ChildDvelopment,2009,90(1):260-278.4]RussellBS,LeeJO,SpiekerS,ingandPre-schoolSelf-RegulationasPredictorsofSocialEmotional[[[[
8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Competencein1stGrade[J].JournalofResearchinChildhoodEducation,2016,30(2):153-169.[5],JelenaObradovic,-ITenvironmentqualitymediatestheeffectsofanearlyin-terventiononchildren\'ssocial-emotionaldevelopmentinruralPakinstan[C].SREESpring2016ConferenceAb-stractTemplate.[6]黄春香,苏林雁,李雪荣,等.婴幼儿气质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3):184-186.[7]郑磊,吴映雄.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来自西部农村地区调查的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9-146.[8]张孝义,闵思宇,杨琪.关爱对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2):49-53.[9]赵可云,黄雪娇,杨鑫,等.家庭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3):65-71.[10]刘继文,简鑫源.从家庭视角看二胎时代下女性抚育压力[J].长江丛刊,2017(22):146-147.[11]李亮亮.农村家庭养育环境与幼儿早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12]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60-64.[13]RobertH,Bradley,DanielJ,rAnalyticStudyoftheInfant-ToddlerandEarlyChildhoodVersionsoftheHOME-ITInventoryAdministeredtoWhite,Black,andHispanicAmericanParentsofChildrenBornPreterm[J].ChildDevelopment,1994,65(3):880-888.[14]水淼,李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亲子共读特征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49-57.[15]代娟.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隔代与亲代的教养合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16]邹蓉,高健,田晓娟,等.中日0~3岁婴幼儿母亲育儿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C].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国际论坛,2009.[17]王小溪.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制订实施特点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21-26.[18]黎勇,蔡迎旗.我国幼儿家庭教育支持现状及其完善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8(4):61-63.[19]裘蕾,梁爱民,滕红红.早期干预对0~1岁儿童家庭环境质量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6):618-619,622.[20]陶志琼.母亲素养对儿童公民品质形成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2(2):61-63.[21]刘筱红,余成龙.被形塑的社会选择:儿童留守家庭决策的信息基础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18(3):59-61.[责任编辑李亚卓]
更多推荐
家庭,婴幼儿,环境质量,家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