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数学试卷分析成绩反思)

《队列表演(一)》“学习任务单”设计

执教者: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黄慧华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

2.达成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

径。

3.学习方法建议: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

算出得数,老师课上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把

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主要的数学思想就是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

将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比

较、概括及抽象能力。本节课我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乘法口算的图式化:利用点子图这一计数工具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并用算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与结果。

(2)把探索的结果作为分析的对象:反思点子图的分法和计算过程与结果,结合点子

图解释计算步骤的合理性,明确算理,即运算必需遵循的规律,促进从记录计算过程与结果

的工具想思维对象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算式进行等值变形(算式变形而保持值不

变),把两位数乘法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乘法进行口算。

(3)直接对乘法算式进行口算:直面算式练习口算,利用抽象的数字进行思考与运算,

交流算法,进一步明确运算规律,提高根据运算规律进行运算的实践理性。当计算能够脱离

计数工具的时候,意味着算式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对象与计算工具了。这时应当放手让学生

探索口算的方法,一部分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运用运算律进行口算,通过交流与讨论,进一步

明确这些运算规律,使运算规律变成更多学生的普通常识。

本视频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并抽象出数学问题。教材结

合三个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

问题串一:借助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来探索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

的过程与结果。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目的是把点子图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点子图直观模

型使未知转化成已知,以便分步计算,再累计结果;

问题串二: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其实列表算法是

点子图算法的抽象形式,更简洁;

问题串三:鼓励学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多样化

算法的呈现对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位值制都有所渗透,在交流多样化算法的过程中理

解算理、掌握算法。

最后的“进阶练习”从基础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综合应用层层递进,在巩固知识技能的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

通过自学课本和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 自学课本32页。

(二)观看微视频,解答下面问题。

1、还有别的分法吗?请你仿照淘气的分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2、还有别的分法吗?请你仿照笑笑的分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3、一共有多少箱水果?在下面的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课本33页练一练的第1

题)。

4、用表格法计算下面题目(课本33页练一练的第2题)。

5、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机灵狗的算法有什么异同点?答:

(三)试一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算法计算下面两道题(课本31页下面的算一算)。

(四)勇于挑战:

1、在教学助手家校帮中完成两道课前测试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14×16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16×7×7 B、14×10×6 C、14×4×4

正确答案:C

(2)与23×12的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

A、23×6×2 B、23×6×6 C、23×4×3

正确答案:B

2、在预习本或书本上完成课本33页练一练的第3、4、5题。

三、困惑和建议

(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运算,算法,两位数,过程,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