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学前幼儿数学试卷题)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大小》含

反思

认识大小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词汇“大”、“小”描述物体的大小差异。

2.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排序和分组。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卡片或图片,大,小,中等不同大小的物体,纸张,笔。

2.幼儿准备: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大、小卡片分别拿出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询问幼儿对于大小的认识。

引导幼儿注意物体在空间中的大小差异。

(二)呈现

1.教师呈现一组大中小的物体,如花、树叶、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并用手指比

较它们的大小。

2.教师让幼儿在桌上找到最大的物体放在最上面,最小的物体放在最下面,并

进行简单的排序。引导幼儿理解大小的概念。

(三)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最大的?有什么东西是最小的?”鼓励

幼儿回答并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物体的大小,并引导幼儿说出

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四)实践

教师布置任务:让幼儿找到教室里的最大物体和最小物体,并用纸张和笔记录

下来。教师鼓励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它们的大小特点。

(五)分享

幼儿依次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最大物体和最小物体描述出来,教室里的其他幼儿

倾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

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小结

教师总结幼儿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大小概念

的重要性,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幼儿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比较

和讨论的活动,引导幼儿建立直观的大小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境引入、讨论互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幼

儿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幼儿

的观察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提问和分享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对于大小的理解还存在一

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需要通过更多的观察和体验进行修正。其次,部分幼儿在进

行排序和分组时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为了解决这些问

题,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幼儿加深对大小概念的体验和理解。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幼儿的积

极参与和分享,他们对大小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教师也发现了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相信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幼

儿的共同努力,幼儿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会不断提升。


更多推荐

幼儿,教师,物体,引导,教学,能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