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小孩做的数学试卷全错)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故事教学之“商不变规律“教学过程及反思 江璨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的“新”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法;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最让感受深刻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也许是我自己心急的原因吧;也觉得容易;估计学生能掌握得了;就仅仅按照教材讲授了一次;可单元测试一下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85%的学生这道题都错了;下课后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他们都说不理解。回到办公室我就想怎样才

能让他们这些孩子能简捷的明白这个不算难的规律。通过上网找资料;看到高手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刚好下午第七节课是我的补习课。我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好不好?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猴王说:“好吧!给你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你们没办法;给你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

1 / 4

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

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 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

8 ÷2 =4 80 ÷20 =4 800÷200=4 (板书)

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看起来分的桃子是越来越多;

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细心观察;你能从这个故事

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被除数÷除数=商

最后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

这一节课讲的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

2 / 4

想——验证——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应用。这样不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还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收获自己发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内容时候;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猜想、验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指令来完成推导规律的过程;学生不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发现怎样的变化时商就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通过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的认知;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适用于生活。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一堂以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的授课模式;是我们这些新老师所要多多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

3 / 4

的积极性;不能死板的讲教材;而应该应用多渠道的资源去充实课堂;真真正正的上好一节有趣;生动的数学课。

4 / 4


更多推荐

故事,学生,教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