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黑龙江专转本数学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

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

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

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

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

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

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

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

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

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二元一次方程

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

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

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

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整套教科书是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用符号表

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的。对于说理,由于学生还比较陌生,不知

道应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对于说理所用的三段论的形式——由小前提得到结论,

以大前提作为理由,一下子也很难适应。因此,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

个难点。解决以上难点的关键是要按照教科书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入推理

论证的内容。在本章,结合正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说理训练。

2、树立教学的动态发展观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中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

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这实际研究了点与有序整数对的对应关系。建

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

等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内容安排的这个特点,准确把握本章对于平移变换

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要求,以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

3、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建模

消元思想——解方程时“化多为少,由繁至简,各个击破,逐一解决”的基本策略,

是产生具体解法的重要基础,而代入法和加减法是落实消元思想的具体措施。

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

步学习不等式(组)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充分注意不等

式(组)的现实背景,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际问题,反映出不等式(组)来自实际又服务于

实际,加强对不等式(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的认识。

学生学习分析

本册书的六章内容,基本上采用了相对集中的编排方式,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

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极浓,学生在经历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

义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在轻松的

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大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本教材渗透着实验、观察、

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更多推荐

学生,内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