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练客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认识浙江大学
——报考浙江大学的十大理由
(一)东方剑桥,江南名校之首
浙江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求是书院始建于1897年,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初期,浙江大学广延名师、精研学术、彰显文明,成为民国时期最顶尖的四所国立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剑桥”。当时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承认中国七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入牛津大学研究生院,给浙江大学的名额排在第一位。
建国以来,浙江大学励精图治、统一壮大、创新体制,始终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是全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等学府,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211工程”、首批进入“985工程”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在1995年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中,浙江大学高居第三。在近年来众多官方、民间的排行榜上,浙江大学也都雄踞全国高校三甲之列,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名校之首”。
(二)海纳百川,综合实力超群
浙江大学位于经济体制发展最彻底、市场发育最成熟、社会富有程度最高的浙江省,具有全国高校中最大的物理发展空间,在“985工程”层次的38所大学中覆盖了最大的区域GDP体量,在全国少有的若干所文、理、工、农、医综合性大学中具有最好的学科融合度,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劲的高校之一。
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3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排名前10的学科数量列全国高校首位,排名前3和前5的学科数量均列第三位,充分展示了其全面而强大的综合实力。
浙江大学有全国高校最齐全的115个本科专业设置和312个硕士点,还有最多的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9个博士后流动站。
浙江大学现有24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还有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浙江大学具有最精致的中华文明传统和深厚广博的科学人文底蕴。浙江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总藏书量逾600万册,在全国高校中居前两位。浙江大学是1999年通过的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7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5门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三)群星璀璨,师资力量雄厚
在浙江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可谓名师荟萃,群星璀璨。早在民国时期,浙江大学的教授中就有多位堪称世界级的科学家,取得了一批令世界瞩目的学术成果。两任浙大数学系主任陈建功和苏步青开创了国际数学界公认的微分几何领域的“陈苏学派”;物理系主任王淦昌最早提出的探测中微子的实验方法,被美国物理学家莱茵斯用来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从而使莱因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物系教授谈家桢对生物遗传学中嵌镶显性现象的开创性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的遗传学说,美国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在此启示下开展的玉米转座基因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据不完全统计,仅1945到1946年间,浙大教授王淦昌、束星北、何增禄和贝时璋在国际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有6篇,占据中国上世纪40年代发表国际顶尖科研论文的半壁江山。在1948年遴选的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中,有5位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新时期的浙江大学更是俊彦云集,群贤毕至。浙江大学现有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和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各1位。浙江大学还有任学院院长和兼职博士生导师的双聘两院院士30余人。国际著名数学大师、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任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5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逾1000人,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浙江大学设有“求是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席位,现有求是特聘教授28人,另有4位两院院士受聘为求是讲座教授。还有近百位来自世界各顶级学府和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特聘/讲座教授、永谦讲座教授和包玉刚讲座教授。2006年,浙江大学成立了求是高等研究院,由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简悦威和美国英特尔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周尚林等三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出任浙江大学的最高学术职位——查氏讲座教授。
(四)人才辈出,纵横学商政界
江南人杰地灵,自古多名士。浙江大学更是人才辈出,竺可桢、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梁守槃、梁希、蔡邦华、罗宗洛、汪猷、吴征铠、吕敏、赵九章、程开甲、叶笃正、吴健雄、李政道、路甬祥等众多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巨匠和陈独秀、马一浮、郁达夫、蒋方震、马叙伦、丰子恺、许寿裳、梅光迪、常书鸿、张其昀、张荫麟、钱基博、钱穆、夏衍、夏承焘、夏鼐、马寅初、姜亮夫、沙孟海、熊十力、陈乐素、孟宪承、郑晓沧、谭其骧、邵飘萍、刘大白、金庸等一批学术大师和文化名人都在求是园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浙江大学校友中有16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还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20余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浙大校友占四分之一。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王淦昌、钱三强、赵九章和程开甲等4位浙江大学的校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叶笃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胡乔木,原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主席吕勇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神舟六号飞船
发射总指挥张育林和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等都曾在浙大求学。
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生林芳华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另一位校友管坤良1998年被授予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都是恢复高考以后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生中的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毕业于浙大的校友中现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7人,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还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3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2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特邀报告者3人,均居全国高校前五位。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等都是浙江大学杰出政界校友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浙大校友现任省部级以上高官的有20余人。2006年,国家各部委机关录取的公务员中浙大毕业生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浙大校友在商界更是人才辈出、风骚独领,不仅有大型国有企业的掌门人,更有众多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成功创业者。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各大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培养院校排行版上,浙江大学高居第二。一汽集团总裁竺延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征途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巨人”史玉柱,美国华美基金会主席李摩西,美国化工实业家汤永谦,步步高前总裁、人称“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美国硅谷网讯公司创始人朱敏和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五)硕果累累,科研经费充足
百十载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大学精研为国,从国防科技到国民生计的各个方面,有不胜枚举的产生于浙江大学的科研成果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国际首创的双水内冷电机技术1958年诞生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是新中国颁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一等奖。1967年浙江大学光仪系研制成功了用于记录核试验过程的超高速摄影机,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浙江大学依然在国防事业的尖端贡献自己的力量,由电气学院负责研制的生命空间保障系统是神舟系列飞船成功试飞的重要保障。
在历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中,浙江大学有3项成果入选;自2002年以来,浙江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奖成果涉及理论物理、力学、计算机、光电工程、半导体硅材料、工业自动化、能源清洁利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体现了浙江大学全面发展的综合科研实力。
近来年,浙江大学每年发表的国际权威SCI检索论文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发表的EI检索论文和论文的总累计被引用频次也保持在全国高校前三位。浙江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纯粹与应用数学》和《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均被SCI检索,另有多种期刊被EI检索,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浙大学报英文版》更是全国综合型高校主办的第一份被SCI检索的学报类期刊。
浙江大学科研经费充足,每年研究经费总额超过10亿元,长期以来稳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并以每年1亿元的幅度快速增长。近年来浙江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金额和批准项目数都维持在全国高校前两位。2006年,浙江大学
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9项,其中面上项目312项,批准的面上项目数和总经费均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2006年,浙大新上“863计划”专题项目87项,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近年来浙江大学获得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资助总金额也排在全国高校前三位。2007年,浙大有26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位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其中重点项目4项;立项项目总数,重点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
(六)共襄盛举,捐赠纷至沓来
浙江大学作为首批进入“985工程”的九所中国一流大学之一,得到教育部和浙江省总共14亿元的第一期资助,在全国高校中高居第三位。浙江大学也是全国收到各类社会捐赠总金额最多的高校之一。这些助学盛举为浙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是浙大飞速发展的源动力。
众多杰出的校友,是浙江大学最可宝贵的财富。饮水思源,校友们通过捐赠建楼、设立学科基金和奖/助学金等各种方式回馈母校的款款深情,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也树立了榜样。薪火相传,浙大未来的发展必定更加迅速,成就必定更加辉煌。
老校友汤永谦、姚文琴夫妇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母校的发展建设。多年来,他们陆续捐赠240万美元修建了永谦学生活动中心,25万美元在材化学院设立了汤永谦奖学金,166万美元建造了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大楼。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浙江大学汤永谦学科建设基金,每年都向基金捐赠20万美元。
2006年,校友段永平携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及他人共同向母校捐款4000万美元,折合逾3亿元人民币的这笔捐赠成为中国高校有史以来获得的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无独有偶,2007年百十载校庆之际,校友朱敏亦慷慨捐赠1000万美元助母校设立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
浙江大学也倍受各界社会名流贤士的青睐,众多社会捐赠源源不断。香港著名企业家邵逸夫曾多次捐资浙大助学,建成了附属邵逸夫医院、邵逸夫科学馆和邵逸夫艺术楼等,总金额过亿元。学校内鳞次栉比的曹光彪科技大楼、欧阳纯美科学楼、田家炳书院、周亦卿科学楼、竺可桢国际教育大楼、周厚复化学大楼、蒙民伟楼和曾宪梓教学大楼等宏伟建筑以及思源天然药物与生物毒素研究中心、林百欣脑功能实验室等新兴学科实验室的建成也都是得益于众多社会贤达的慷慨捐助。
2006年,台湾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董事长潘方仁捐赠1亿元资助浙江大学医学院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台湾光华基金会捐赠1亿元设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是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之后大陆高校的获得的第二笔光华投资。光华法学院必将成为浙大发展中新的品牌亮点。
(七)招生典范,高教改革先锋
浙江大学一直以来在全国高中考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浙大每年文、理科的高考第一志愿投档分数线,在各大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居前五名之列。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包括各地的高考状元加入到浙江大学这个优秀的集体当中。
浙江大学是全国高考招生工作最透明、最公正的高校之一。浙江大学作为全国高校高考招生工作的典范单位,曾经多次作为代表在教育部高考招生“阳光工程”大会上发言。浙江大学也是最人性化、最能让你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大学。浙
江大学各级奖/助学金的发放力度和资助面积在全国高校中都首屈一指。在每年大学新生的报到现场,浙江大学为贫困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入学缓交费手续。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当场发放数百元的临时补助。浙江大学通过落实各种办法,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承诺,真正做到让贫困学生后顾无忧。
浙江大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和杰出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多通道、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竺可桢学院和工科试验班,以精英教育模式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成才环境。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了“四学期制”,并实施了完善的学分制,做到了与国际先进高等教育模式的胜利接轨。
浙江大学给学生们以最广阔的自由选择所学专业的空间,在这里你可以自由选择进入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学习,从而最终从事自己最喜欢的职业。浙大目前实行按“学科大类”的招生政策,目前设有35个学科大类。学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先在各自的大类学科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在第二学年,再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同时还实行了本科生专业导师制。
近年来,浙江大学还根据学科的特殊性,陆续设立了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名字命名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和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协和医大前校长、现浙大医学院院长巴德年名字命名的“巴德年医学班”。经过数年的试点,这些特色班级已经成为浙江大学高考招生中的亮点。
(八)前程似锦,弘扬创业精神
来到浙江大学,你将拥有最广阔的就业和创业空间。这里有全国高校最为庞大的校友网络,50多万遍布全球的浙大校友们将为你提供巨大的发展支持。
浙江大学一直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为他们将来的求职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浙江大学参加世界级学科竞赛的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屡屡为国争光。在1999年和200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浙江大学各有一支队伍荣获最高奖,为亚洲高校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在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国际程序设计竞赛中,浙江大学代表队连续3届参加国际总决赛;在已经举办的3届欧莱雅工业大赛上,浙江大学连续3年代表中国出战,并获得了首届冠军和连续两届亚军的优异成绩。2006年,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学生在世界三大顶级设计奖之一的德国红点设计奖中拿下三个席位;在iF材料概念设计奖的比赛中,全球仅14件作品获奖,浙江大学工业设计就占据了其中5个席位,是唯一入选的来自中国的作品。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也是2007年度参加米兰国际设计展的中国唯一受邀单位。
浙江大学参加首届欧莱雅工业大赛冠军队伍的几名队员,在获得欧莱雅公司的实习机会之后现在都已经正式成为这家国家著名大公司的其中一员,正是学科竞赛给了他们这样难得的机会。在国际著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大学实习生中,来自浙江大学的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微软总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夏天都会邀请10位优秀实习生前往他在西雅图的家中作客,最近三年以来都有来自浙大的学生在受邀之列,他们优异的表现给盖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浙大毕业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近100%,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据统计,2006届浙大毕业生中有近400人进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其
中有30多人考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国家安全部、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检察院、中纪委、审计署、交通部、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等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有500多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和宝洁、三星、飞利浦、摩托罗拉、西门子、通用电气、诺基亚、IBM等著名跨国企业;还有数十人进入麦肯锡、埃森哲、奥浦诺等世界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毕马威、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世界四大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就职。
浙江大学是最具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百十载的浙大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创业和创新的历史,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建了面向优秀本科生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实施全新的高科技产业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重点推出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转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以创新与创业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以团队资源与教学实践优势为基础,在创新、创业、科研、学习等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浙江大学鼓励学生们发扬自主创业精神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创业训练。现在浙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不仅有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鼎立支持,还可以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资助。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浙商,更是当今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商人群体。在2005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企业超过四成,居全国各省首位,其中杭州入选59家,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创立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创业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数十讲,论坛邀请众多成功的企业家和浙商代表与浙大学子展开近距离的交流,分享创新创业的经历,为浙大学子们的创新创业指点迷津。
在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浙江大学的一支代表队获得了全国金奖,浙大同时还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2006年浙江大学成立了全球创业研究中心,该中心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浙江当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浙江乃至全国的创业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突出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创业环境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同时还启动了浙江大学——杭州市滨江高新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该基地的设立,对于推动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九)蜚声海外,拓展国际视野
浙江大学是中国在海外最富盛名的高校之一。浙江大学在建校初期就曾经派遣大量学生赴日本留学,是全国最早外派留学生的大学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一代留学潮中,浙江大学出国留学深造的人数也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海外浙大校友当中,成为各行各业风云人物的可谓不胜枚举。仅以学术界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任教于欧美著名大学的浙大校友逾100人,其中不乏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
浙江大学在校学生的留学申请也备受欧美一流学府的青睐。2006年,浙大毕业生中有700多人出国留学继续深造。2007年,浙大的学子们收到来自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在内的上千份全额奖学金。“浙大制造”已经成为求学海外的一大品牌,正如浙大校友、著名化学家吴征铠院士所言,“浙大学生考80分的到美国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浙江大学也大力推进本科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浙江大学与世界上数十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包括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台湾成功大学等港台地区的著名学府也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组织多达数百名学生参加的校际互访交流活动。浙江大学还设立了本科生国际交流专项基金,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各种出国/境学习交流的机会。目前浙大开展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有30多项,每年参加交流的本科生超过1000人。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各种公派留学生项目中,浙江大学的派出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2007年夏天,著名的哈佛大学Crimson夏令营走进浙江大学的校园,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11位学生和14位优秀的浙大学生代表一起共同为110名浙大2007级预科新生授课,进行语言艺术、戏剧、视频讲座、模拟联合国、大学生活、社区活动等主题的英文课程互动学习。
在师资力量上,浙江大学也极力向国际化靠拢。原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副校长施泰恩米勒教授受聘为浙大外语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教授刘克峰受聘为浙大数学系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孔金瓯任国际电磁科学院浙大分院院长,原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鲍亦兴任浙大建工学院教授,联合国秘书长的前首席发言人埃克哈德为浙大本科生开设了两门新闻传播类课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陆续访问浙大并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亦受邀来访并做演讲。每年有众多的国际级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召开,越来越多的“海归”学者也纷纷慕名而来受聘于浙大,成为浙大教学科研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浙江大学与各级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如: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国际电磁科学院浙大分院和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等。新时期的浙江大学提出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东方斯坦福”正成为浙大新的发展模式和奋斗方向。
(十)全面发展,求学西子湖畔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闻名天下的风景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堪称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这里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西湖之美,四时皆可入画。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南屏晚钟,灵隐飞来,这里有中国佛教文化的精髓。荟萃全国书画篆刻名家的西泠印社,中国顶尖艺术院校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均座落于此。青山有幸埋忠骨,民族英雄岳飞和于谦也在西子湖畔守望了千百年。杭州又是中国最浪漫的城市。雷峰夕照,分明正讲述着许仙和白娘子的动人故事;长桥化蝶,仿佛还传颂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
杭州是全国最为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杭州连续三年荣登榜首;在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城市投资环境排行榜中,杭州也独占鳌头。杭州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方休闲之都”的称号。杭州也是最富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城市之一,正全力打造成为“中国动漫之都”,前两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均花落杭州。“最富创意的事业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世界动漫学会创始人、动漫大师德文科维奇如是说。
在杭州这令人沉醉的湖光山色之间,可以找到你理想的求学圣地——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和紫金港五大校区,以西湖为中心分布于杭州的各个方位。浙江大学校园广阔,各校区总面积在1万2千亩以上,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五大校区皆以水为名,未待亲临即可遥想其清新秀丽的校园风光,结合浙大古朴典雅的科学人文气息,与西湖美景正是相得益彰。
紫金港新校区是本科学生在浙大学习生活的起点,毗邻著名生态风景区西溪湿地,堪称国内最为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和网络化的新式大学校园,面积逾8000亩。紫金港新校区不仅环境宜人,其各项硬件配套设施更是堪称豪华。亚洲校园最大的食堂即座落与此,品种丰富、营养合理而又美味实惠的配餐、整洁宽敞的就餐环境让众多其它高校来参观的学生老师们都不禁赞叹连连。校园一卡通的实行,寝室内24小时供应的热水,出口容量达千兆的校园网和覆盖广泛的无线网络,让你的学习生活更加便利。
浙江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浙江大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各类文体设施完善齐备,校园内的社团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给了同学们展示和提升自己才华的机会。每年学校组织的春秋两季 “浙大毅行”活动已经成为浙大课余活动的品牌,每次的参与人数都达数千人。穿行在西湖边的崇山峻岭之间,跋山涉水数十公里,不仅锻炼了大家的体力,更考验了大家的毅力。浙江大学文琴艺术总团更是蜚声海内外,2006年曾受邀赴联合国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洛杉矶大学等五所顶级学府进行交流访问演出,充分展现了浙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的风采。
报考浙江大学,求学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加入到这个精英集体当中,你可以感受到这个大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你能够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必将无悔于这个选择!
更多推荐
浙大,全国,高校,国际,国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