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初一创新练习数学试卷)

生活 操作 经历学习过程 整合 过程 体现课标理念

生活 整合 体现课标理念

操作 活动 经历学习过程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报告

淮安市启明外国语学校 钱旭东

我校于2004年9月开始使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简称苏科版),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使用了6年。六年来,我们在教材编写专家

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从对苏科版教材的陌生接触到后

来的初步了解再到现在熟练运用,走过了一条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

高的成长之路。下面对近几年来个人使用实验苏科版教材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材实验的基本情况

苏科版教材在我校使用已近六年,2004年9月,我校初一16个班级800多名学生

开始使用苏科版教材,2005年9月我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32个班级使用苏科版教材,

从2006年9月起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全部使用苏科版教材,每年班级数稳定在50个左右,

学生数每年3000多人。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与特色

结合近几年对教材的使用情况,总结苏科版教材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

的形成过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本套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的

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引导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既注重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习的过程。

2.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

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苏科版教材设置了引导学生“做”数学的栏目,如“做一做”、“数学实验室”、“操

作”等等,在这些栏目中,教材都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素材,从学生身边常见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报告 第 1 页 共 14 页

生活 操作 经历学习过程 整合 过程 体现课标理念

的纸片、直尺、三角板到生活中常见的七巧板、圆规、立方体等等。教材通过这些栏目

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本套教材的各章节教学内容中,也较多地采取了让学生操作、感受、发现、讨论、获

取结论的方式呈现。

同样是“做”数学,教材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对初中

三个年级的“做”数学提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要求。七年级——感受(知识、方法、

价值等)和体验,会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数学现象,能寻找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八年级

——感受和体验,验证和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或结论、设计和构造(简单的几何体、图

形、图案、式子等),会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九年级——探索实验现象的联系和规

律,在实验过程中能反思和质疑,发展思维能力。

此外,教材还根据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在章节的后面设置“数学活动”

和“课题学习”等栏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做”数学的机会。

【案例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

教师用投影展示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给你一张纸你可以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你能得

的平分线吗?说说你的做法和根据。

(生动手操作很容易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根据它的对称

中间的折线就是顶角的平分线)

师: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你能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能得到顶角的平分线吗?说说你的做法和根据。

(生在八年级已获得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先画底边再确定中点和高,然后定顶点最后画

出三角形,多数同学顺利地完成,学生讨论后说根据三角形全等,也有说“三线合一”)

师:你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生:三线合一(学生笼统地说成高线、角平分线和中线);等腰三角形腰等;等腰

三角形底角等;

师:你的发现正确吗?怎样证明结果的合理性?

在本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纸折出等腰三角形,该操作难度小学生很

容易完成,学生在操作中既可以感受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又可以回顾以前对等腰三角

形的已有感知。操作过后,教师进一步让学生画等腰三角形及顶角平分线,要求有进了

一步。这两个小操作,对学生后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辅助线的提出有很大的帮助,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报告 第 2 页 共 14 页

A

到顶角

性说明

B

C

吗?还


更多推荐

学生,教材,过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