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发(作者:高一必修2数学试卷五张)

2021河南中考数学试卷评析(附5年)

2021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基本延续了去年的题型结构,内容覆盖面广,大部分题目偏基础,但是稳中有新、目标明确,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到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查。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整体结构与往年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变化向我们指引了中考的新方向.

一、从分值上看,填选的分值保持不变,解答题方面16题分值从8分改为10分,21题由10分改为9分,23题由11分改为10分;略微调整了基础题与难题之间的分数比例,践行国家提倡的双减行动.从这个方向看,河南中考相对于前几年,有意识的在下调难度.

二、从题型来看,15题没有延续去年最值问题的考查,回归了折叠问题,不过也有创新点,出现了2次折叠,但分析角度并没有太大变化;16题由化简求值改为分别进行数的计算与式的计算;22题去年的新函数问题今年没有再延续,但探究函数本身相关性质仍是主要考查点;同时23题由经典的类比探究改为探究尺规作图的原理及应用.从这些变化的角度来说,题型的变化更灵活,更重视数学基础,数学思维的考查,而弱化了题目的综合度.这个方向是要引导学生更重视课本,扎实基础.培养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而不是死搬硬套知识套路,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从题目背景来看,很多题目都融合现实背景.例如第2题体现了河南人民互相帮扶的可贵品质;第8题的北斗,天问,高铁,九章唤醒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13题和17题体现了数据统计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19题、20题、21题从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到现代的经济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些变化彰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四、整体来看,从去年的中考改革以来,河南中考更重视了题目的推陈出新,更突出对于知识应用性的考查,凸显了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对于善于探索,追根溯源的学生是个好消息,而对于死记硬背,生搬套路的学生则会痛苦一些,这有利于改变现有的一些教育现况,从中高考开始改革才能真正带来学校的变革。

五、稳中有新。对于大部分九年级学生来讲,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一定是非常熟悉的感觉,无论从各个知识点还是题型结构,基本上可以说是天天练,但是在题方面还是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例如选择题第10题由原来的函数图像问题变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律探索题,填空题第15题由原来的折叠成直角三角形、折叠成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变成了折叠落点问题。第23题二次函数综合题的最后一问也不再是存在性问题,而是求含参数的一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转化能力,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六、目标明确。本次考试更大的收获应该是进一步明确了将来初中数学的目标:综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1年的第21题和2016年的第21题以及2021年的第18题都是从函数的图像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计算等方式解决函数的交点和面积问题。这道题立意新颖,目标明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想象,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并能将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总之,本次试卷知识点覆盖很全面,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素养,同时对新的九年级同学也有很明确的导向作用。

附:五年试卷情况分析 一、中考数学近五年考点评析

1、遵循课标,体现理念

五年来中考试题遵循课标,整体较平和,试题注重考查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

2、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如2015年测树高,2016年求国旗上升时间,2017年海监船航行救援,2018年高低杠等,试卷突出考查了学生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思想,体验活动

五年来中考题在考查数学规律、数学技能的同时,更突出考查了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

4、较强的继承原则,恰当的互补原则。

近五年中考考试内容,基本保持每年80%以上内容不变,但每年都有小的创新。同时,当某部分内容简答题没有考,那么选择、填空题大多数都会考察到。

二、试卷结构

2013年以来,我省中招数学考试试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共23道题(八七八结构),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闭卷笔试形式.

题型及所占分值为:

第一大题:选择题(1-10)共30分; 第二大题:填空题(11-15)共15分;

第三大题:解答题(16-23)8小题共75分(其中:第16题8分,第17、18、19、20小题每题9分,第21、22小题每题10分,第23小题11分)。

三、试题比例

1、从各能力层次上看:

80%为中等及中等以下难度题目,100人参加考试,大约有50人得分在90分以上。

普通学生在80—100之间,要考重点高中100-108之间,省级一类重点114-120之间。

2、从学段上看:

2013

七24%

年级

八42%

年级 %

%

36.738% 30% 26% 32%

年 年

31.716% 20% 24% 22%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九34%

年级 %

31.746% 50% 50% 46%

四、近五年中招试题比较

题2013

相反1

对称2

图形

方程科求解(一3

元二次方程)

分式4td> 数

中位指数幂运算

整方程化解式运算

不5d> 图

求解

6 三视数据中一元方程

展开概率 等式组例函数 中位数 中位数

反比众数众数运算

整式求解

角度学计数图 图 体展开图

三视三视正方计数法 视图 计数法 计数法 计数法

大小

科学数大小

三数

科学大小

科学数

科学实数2014

5

实相反实数相反2012016 2017 2018 图 分析 位线定理

二次方程根与∆的关系

一元平行圆切7

线定理

质 形性质

关系td>

二次动点8 函数对称问题

平行实数9

计算 计算 数计算 计算 问题

合坐标系

10

平行线性质

不等式组求解

比例线段

平行线性质

一元11

分式化简

中垂线性质

反比例

二次方程根与∆的关系

12

扇形弧长

二次函数对称二概率

次函数式组求解 的度数

不等求角实数计算

实数计算

阴影面积问题

动点问题

实数实实数旋转四边形结点问题 问题

动旋转概率 概率

四边形性行四边方差

判定 根与∆的平菱形二次方程轴

1概率

3

14

15

阴影面积

翻折问题

阴影面积

翻折问题

概率

比大小

概率

阴影面积

翻折问题

二次函数顶点

阴影面积

翻折问题

反比例函数

阴影面积

翻折问题

化简不等式组

阴影面积

对称问题

16

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整求值

式)

化简求值

圆与17

数据特殊四边分析

圆数据与特殊分析

四边形

反比分析 分析

数据数据特殊1四边形证8

分析 据分析

数据数圆与圆与特殊四边三角形 (加了作图)

一圆与三角元二次函数应用

方程根三角特殊四边函数应用

例函数19

三角函数应用

三角函数应用 与∆的关系

函数2综合应用0 (一次、反比例)

方程2应用(二1

元)

22 题

探究题

元)

探究(二元)

探究题

二二次2函数综合3

应用 应用

【一】、选择题特点:

1、五年中选择题三年ABCD各选两个,17、18年改为10道以后也是平均分布。

2、第1题一定是有理数的比较与计算。

3、三视图一定有一题,统计一定有题。

函数综合综合应应用 应用 应用

二次次函数函数综合函数综合函数综合二次二次二次题

探究题

应用(二程应用图象规律

元)

探究题

次函数)

探究函数三综合应用角函数(一次、应用

反比例)

方程方函数应用(二应用(一程应用)

反比例)

方程方程设计(方(一次、函数应用

方案综合应用三角函数4、六年内科学计数法、函数图象运动问题找规律求坐标考查五年。

5、圆知识小题不再考查,但出现反比例函数.

6、第1-5题一般是送分题(不能要不起!),第6---8题属基础题,第9、10题难度稍大(学会猜,学会利用规律1合理推测)。

【二】、填空题特点

1、填空第1题为实数的运算(根式、绝对值、0、负指数)。

2、第15题为图形折叠,综合性强难度大且一题双解。一题多解、双解题每年只一题。

3、第14题为三角形、四边形、扇形、抛物线组合求阴影部分面积。

4、概率、二次函数、角度计算每年必有一题。

5、第11--13为基础题,第14题为提高拓展题,第15题为综合应用题(翻折问题),失分很严重。

6、填空题是学生失分严重的“重灾区”。

选择填空:基础学生是否能超常发挥,中等生是否正常发挥。

【三】、解答题特点

1、第16题化简求值,第22题几何探究,第23题二次函数综合题每年固定不变。

2、统计题(扇形图、条形图是重点),解直角三角形每年出一题,位置不定。 3、应用题的几种变化:方程(组)、不等式(组)、一次函数、方案设计。(方程、不等式考察更多)

4、几何小综合几种变化:圆、特殊四边形、三角形。(圆基本必考)

5、变化中的一道题:反比例函数(常考,2018加了作图),一元二次方程2015,函数图像综合应用201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前六道大题决定了中等生是否能超常发挥

第10题(选择)、15题(填空)、22题(解答探究)、23题(解答),决定了优等生、特优生能否正常发挥

五、高频考点总结

选择、填空题高频考点:

1.实数的相关概念(含实数大小的比较);

2.三视图(含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3.科学记数法;

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度;

5.方程或不等式(组)或整式的运算;

6.调查方式与数据分析;

7.图形变换与坐标(规律探索题);

8.实数的计算;

9.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0.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1.概率的计算;

12.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化归思想);

13.几何图形的折叠与动点问题(分类思想)。

解答题高频考点

1.分式或整式的化简与求值;

2.圆与三角形或四边形综合的证明、计算;

3.分析统计图表(2个组合);

4.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特殊角+非特殊角);

5.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综合问题;

6.方程(组)、不等式(组)实际应用;

7.类比、拓展探究题;

8.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动点压轴题。

五、数学试卷失分点

失分点一:错位答题

考生答的是第一题,但答题卡上却做在第二题的位置上,由于中考实行网上分题阅卷,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所评试题区域内的答案,所以答错位的题评卷老师无法正常阅评,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对准答题卡的位置。

失分点二:答题字迹不清晰

考生答题时,字迹不清晰或者涂选择题的时候涂得太轻,都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另外,考生万一答错只需要在错误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写上正确答案。 失分点三: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考生在看到自己熟悉的题目时容易疏忽,如数学考试中要求写理由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和依据。

失分点四:不按解题格式答题

考生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老师建议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学会用数学语言答题,按照中考答题的标准答案进行作答。不能随心所欲地用口语作答。

失分点五:省略步骤,失得分点

解答题给分方式是“踩点给分”,建议考生根据分值多回答一个要点,因为中考阅卷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分的题目最好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出现“踩分点”不全。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实在不行,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也可能有得分点。数学考试中,很多大题是按照步骤给分,而且大题的前一、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看到不擅长的内容就放弃,这样不可取。

失分点六:答题卡涂写不规范

按照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过重过轻都有可能影响得分。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另外,建议考生在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首先将答题卡涂完。

六、学生解题策略 1、作题顺序:因为整张试卷是由易到难,每个大题也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应按题号顺序答题。

2、时间安排:第一大题选择题5分钟,第二大题填空题10分钟,第16---19题每题5分钟共20分钟,第20、21题每题10分钟共20分钟,第22题15分钟,第23题20分钟,最后余10分钟验卷和涂卡。

3、高效用时:难题不打持久战,可暂时放弃,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杀回马枪。

4、审题认真:它是解题的开始和基础,要审清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不要丢三落四或南辕北辙。

5、分段得分:一道解答题做不出,并不是一点不懂一点不会,可将片面的思路转化为得分点,如方程、不等式能写就写,可得步骤分。

七、搞好三轮复习,上好三种课

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新授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

(一)、新授课

新授课首先要做好过渡,即知识的铺垫。让学生通过教师巧选的习题练习,获得沿着旧知识轨道奔跑的惯性去学习新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利用在过渡中所做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去尝试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展开新知识面,在更高一个层次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方法和规律。最后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去巩固深化新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升级练习,并为下一节新授课的过渡打好基础。

(二)、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小做”和“大题大做”的解题方法,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也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 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三)、复习课(专题课,试卷评讲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 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 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 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纠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避免以“练”代“复”的题海战术。

八、结合初三学习进度、时间节点及学生心态变化,如何做好备考工作。


更多推荐

问题,数学,函数,学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