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北京数学试卷满分多少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

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

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美。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五、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

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

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

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多媒体展示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

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

关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

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更多推荐

图形,学生,轴对称,数学,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