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初一数学试卷点评)
解开温州“数学家之乡”的谜底
温州网讯19世纪末以来,温州涌现出了众多颇有建树
的数学家,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温籍数学家群体的出现,
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一件引人瞩目的事件,也是国际数学史
上的罕见现象。2019年,温州大学成立了以谷超豪教授为顾
问的“温籍数学家群体及其成因分析”研究课题组。近日,
课题组历时十年的研究成果汇编成《数学家之乡》一书,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胡毓达洪振杰
温籍数学家群体的出现,在20世纪即引起中国数学界和教
育界的关注。在1980年代,不少媒体记者曾带着“为什么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温州会出现如此众多有成就的数学家”
的问题,先后访问了苏步青等温籍数学教授。也有香港的记
者专程到温州,采访过当时温州的魏萼清副市长。“温籍数
学家群体及其成因分析”研究课题组经过比较全面的调查,
根据大量史实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了温籍数学家群体出现
的四点成因。
成因之一
具备重视数学的社会传承
自清末开始,在温州地区普遍形成了重视学习数学的社会风
尚和教育传统。
近代温州地区的数学活动最早出现在平阳和瑞安。1830年
第 1 页
代,清末数学家李锐的弟子黎应南(?一1837)到浙江平阳县
任知县。他在平阳任县令的6年期间,一直坚持算学研究。
他身体力行带头研习数学的行动,在平阳广为传扬,在知识
青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19世纪中后期,在提倡学习近代科
技的形势下,瑞安则先后涌现了多位精于算学的学者,如:
陈润之(1816—1885)、金晦(1849—1913)、林调梅(?一
1906)、陈范(1865—1923)和陈侠(1873—1917)等。他们不
仅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不少人还著书立说,在温州地区形
成学习数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特别是,1891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主持温(州)处(州)学务的
孙诒让(1848—1908),在“明算学而旁及各种新学”理念的
主导下,于1895年发起在瑞安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数学
专科学校之一的“瑞安学计馆”。1897年,从该校毕业的首
届部分毕业生,则在瑞安成立了地区性数学学会“瑞安天算
学社”。与此同时,温州平阳的黄庆澄(1863—1904),在由
黎应南影响形成重习算学的社会氛围下,于1897年在温州
创办了《算学报》,开了人们学习现代数学之先河。
自此,温州逐渐形成了普遍重视学习数学的社会风尚。例如,
在姨夫黄庆澄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姜立夫在考取庚款留美
时,就明确决定以数学为攻读方向。姜立夫在美国哈佛大学
取得数学博士回乡时,又影响了一些平阳的同乡青年。当时
即将从中学毕业的同乡苏步青,就特地去向他请教。同乡的
第 2 页
更多推荐
数学,温州,瑞安,数学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