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北京东城区小学数学试卷)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 篇一
听程老师《角的认识》一课,首先课堂设计清晰明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
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对角的认识扎实有效。
课始,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借助已有经验,找到图画
中的“角”。接着由图画中三角尺中的角引出三角尺,教师拿出实物三角尺,
请学生指出角,进而提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老师在画时,根据学生刚才所
指,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为角就是一个点,因
而在指的时候都指在了角的顶点处)师指着黑板上的点问学生这是一个角吗?
学生说不是,自然引发矛盾,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组成。然后再画出角的
两条边。师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弧线,引出角的两边是直线。画完后,请学
生观察角,在说一说角的特点,引出顶点、边。顶点和边可以直接给出。接着
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角。按照找角——画角——观察角——指角的顺序进
行。在指角时告诉学生先指顶点,再指边。生领指。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
角,然后动动手、动动胳膊动动腿,找一找角。教师拿手机拍下学生身体上的
角,然后同步发到大屏幕上。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但是课堂
秩序有些乱。老师是否可以尝试在全部拍完后再投影不至于分散学生注意力。
在学生对角有一定了解后利用小魔术变出一个角。引出角的大小。这时候老师
可以给出角的嘴长得大,长得小这样的词,来为后续比大小做铺垫。
然后利用一个圆纸片折出一个角。大屏幕展示折的过程,出现量角器的形
状。 这些环节设计都非常好!
本节课通过画角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了角的组成,深化了角的认识,也对之
前对角的错误认知有了一定更正。整节课可以说设计的很好。但是,老师在对
这节课整节课节奏的把握上还有一些欠缺,评价语言不够,“真棒“不错”说
的太多,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有些紧张。节奏有些赶、但整节课效果很好!值
得学习!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二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师会议室举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
第 1 页 共 4 页
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
由郑春华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
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
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
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
学“比较角的大小”时,郑老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动手折
出一个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个比老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交流为什么
现在折的角比老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察等,让学生主动去探
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
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二、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郑
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
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老师话锋一转:打开
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诉我们角是怎么画的。然后郑老师演示了角的正确
画法,最后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规范的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
实到位,相信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
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
感。郑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
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时整的闹钟、折过的吸管、剪刀
等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
第 2 页 共 4 页
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
识后,郑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上剪一刀,会变成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
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商榷之处:郑老师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如果运用重叠法,把老师
折的角与学生折的角重叠后比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大、变小
过程,相信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这一结论会
更明确、清晰。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三
3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张建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角的初步认
识》。感觉到张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着那种睿智、沉稳、大方、有条不
紊等非常优秀的品质。张老师的教学有我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
张建婷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
课堂进行学习,体现我们学校宽和问学的理念。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让学生摸图
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物图中找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特征,学
生能直观的认识角。在动手做角环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数学有时候
是做出来的。角是有大有小的,这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获得自己的体验。整节课,学生学的非常好。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画角时,是否教师能演示一下,毕竟画角不是说说或
探讨出来的,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角。在做活动角时,变大变小等操作是
否能让学生演示和说明。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
已经作好了铺垫。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 篇四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五角
星、扇子等等,进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
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
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
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 3 页 共 4 页
刘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
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
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刘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
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
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用不同的材料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
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
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
学。
第 4 页 共 4 页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数学,生活,老师,教师,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