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温州幼儿园小班数学试卷)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
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
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篇1
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
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
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
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
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
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
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
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
的。
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
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
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
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
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
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
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
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
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
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
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
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对旧知及时的复习,没有对旧的重点知识强化。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
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四、不要把课设计的太满,让学生消化不了。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
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
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
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
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从
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
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
在体会1时的持续时间的时候,出紧扣生活实际,通过1节课(40)
分+课间(10)分+()分是1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
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对整时刻
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
学,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装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出
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例如教
学\"认读几时几分\"教师先拨整时刻,问:“这是几时?”生答:“11
时。”师再将分针往前拨到4,问:“这是整时刻吗?”生答:“不
是。”“那是几时多?”“11时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
针刚走过11,还没到12,所以是11时多”。紧接着展示课件“10时
15分”的钟面,问:“这个钟面是几时多?”“10时多”“多多少
分?”学生自然而然去观察分针走到数字几,后答:“10时15分”
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力求
更多推荐
学生,认识,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