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南阳中考数学试卷)

小学信息科技与跨学科课程融合的策略研究 ——以数学学科为例

发布时间:2023-08-02T02:20:14.079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8月 作者: 张吉花

[导读] 将信息科技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学校丰富教育资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创造全方位教学的互动氛围,

更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小学)

【摘要】将信息科技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学校丰富教育资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创造全方位教学的互动

氛围,更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本论文以信息科技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为探讨焦点,对信息科技

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所带来的优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课堂实际为切入点,整理并总结了信息科技与数学课堂的有效做法,致力于为

之后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并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信息化数学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数学学科;融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引言:教师把信息科技融入于小学的数学课程,从而能够直观形象地介绍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与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当

下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仍存在未能科学合理地将信息科技引入数学课堂的状况。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针对性和时效性方面稍差一些。还

有的老师欠缺把教学和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意识,这就造成学生很难在信息科技与数学融合课堂中真正体验到信息科技所带来的震撼感与

实际效用。为此,本文将对信息科技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举措展开解析。

一、利用信息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教师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有利于提升复杂问题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学生在信息科技的支

持下,可以更为轻松地理解数学课堂中的重难点,实现数学知识高效率的吸收。

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科技来辅助数学课堂。两者都是相对抽象的空间概念,物体的体积单位主

要指物体具体所占有空间,衡量体积的主要单位即体积单位。老师还可以通过信息科技,向学生们展示关于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

米的知识。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棱长约1厘米的正方体,其体积是1立方厘米。然后,向他询问,如果有1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展开

图,能够形成多大的小正方体展开图呢?如果我们用信息化展示1000个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展开图,再把这些排列转化成边长约为十厘

米的正方体展开图,它的体积约为1000立方厘米,即边长约为十厘米的小正方体展开图,能够转化成边长约为1分米的大正方体展开图,因

此1000立方厘米也就相当于1立分米。同理,即可推论出1000立方分米就相当于1立方米。紧接着,教师再提问,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教

师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切实感知1立方米所占的空间大小。教师可采用正方体的方式,将三把1米长的米尺呈现

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从而加强学生对1立方米空间的感受和体验。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利用了信息科技手段直观地呈现了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让学生实地感知1立方米所占的空间大小,促使学生的思

维过程由抽象转换到具体,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利用信息科技创设多元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科技是否有效结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在现代教育领域中PPT课件是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PT课件可以呈现出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元化的内容,给学生呈现的信息是综合化的。功能强大且操作便捷PPT也

是课堂中教师更为倾向的一种技术化手段之一。在制作时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个性化意识,融入创意元素,设计出更加具有个性化的PPT教

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在重难点、关键点以及可能存在质疑点的数学内容上,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科技帮助学生建立

数学概念,促进其认知思维的进一步成长。

以圆形的面积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在PPT中插入一个圆,将它平均等分为8个扇形、16个扇形、32个扇形,并使用信息科技把被等分成

的扇形交叉地拼接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拼装的过程,看到当圆被等切割成的份数越多时,由其拼装而成的圆的体积就更趋近于一个

长方形。因此,便可总结出圆形的面积。通过对长方形的体积公式进行分析,即可总结出圆形的体积公式,即用二分之一的周长与半径相

乘,同时用圆周长的公式直径乘以π,最终得出圆的面积。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以及想象可以充分地感知当圆被分割成的

份数越多时,所拼接而成的图形更趋向于长方形的过程,进而由此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及公式。

三、利用信息同屏展开智能教学

智能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其功能也逐渐完善。使用者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中搜索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多样化软件程

序。借助于网络的支持,可将手机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连接。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

体会到信息科技的便捷性与智能性。通过同屏互动的功能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摆脱时空的限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8-034-01

学生根据我们所提出的线上教学意见,及时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修改。这种实践反馈评价的过程更为便捷与具体,可以更好地实现

教学效果,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手机与电脑实现同屏处理,可以灵活地使用手机摄像头对教材内容进行投影,教师可以随时将内容与学

生共享。学生遇到难题时,也可以通过同屏技术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可根据拍摄内容将其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与学生一起交流反馈,互

相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希沃白板这一教学助手软件辅助教学。手机中的软件功能也可以同步到同一互联网下

的电脑屏幕上,这样可以便捷地实现文件传输,进行实物展示。这种移动终端的教育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实物投影仪地点局限的弊

端。

结束语:综上所述,把现代信息科技和小学数学进行了全面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所带来的弊端。另外,还能够向全体

同学展示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抽象知识点转化成具体形象的过程,从而增加对学生的印象。将信息科技有效导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可以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将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贯彻于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材的融合策

略还会更加完善和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科技运用能力,更好地研究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课堂的

融合策略,为新课改助力。

参考文献:

[1]陈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科技的融合路径[J].学周刊,2022(18):151-153.

[2]苏彩霞.小学数学利用信息科技构建趣味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22(13):101-103.

[3]卢立荣.推进信息科技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科幻画报,2022(04):309-310.


更多推荐

信息,科技,数学,学生,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