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走进高考数学试卷)
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2022版)
1.核心素养的构成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
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
概念、关系与结构;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
审美价值;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
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
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
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
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
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
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数
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
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
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
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
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
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
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
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
联系;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
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
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
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3)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
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
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
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
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
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
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
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
更多推荐
数学,能够,现实,世界,问题,意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