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广饶高考数学试卷答案高一)

四年级计算能力训练和提高方案

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学习的过渡时期,既是整个

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又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计算

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在

数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整数计算的总结,又是小数、

分数、百分数等其它计算的基础。

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

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

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

活呢? 诚然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

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

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

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

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

1

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

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

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先

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算理,这样,

这些计算法则和算理都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一旁引导,教师

再举列出现不同类型题目让学生演练,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计

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

然,那么,计算教学不但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而且符合

新课程的新课改:先学后教,先会后学,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如教学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图片上

有什么信息,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列式计算,再小组活

动(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不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

生1:6×9+4×9

=54+36

=90(块)

生2:(6+4)×9

=10×9

=90(块)

由上面两个式子,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出两个算式的结果都

是相等的,水到渠成就产生的“乘法分配律”:(a+b)×c=a

×c+b×c,过程都是学生完成,最后再让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

子进行计算.整个运算定律的探索与发现都是由学生完成,这样

2


更多推荐

学生,计算,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方法,算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