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乐至中学高考数学试卷答案)
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培优试题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①
240
秒=
( )
分
②
4
吨=
( )
千克
③
4
分米=
( )
毫米
④
82
厘米+
18
厘米=
( )
分米
2
.学校庆
“
元旦
”
晚会晚上
7
:
00
开始,原计划晚上
8
:
45
晚会结束,结果推迟
15
分钟结
束,晚会结束的时间是晚上
( )
,晚会一共用了
( )
小时。
3
.一个保温杯
97
元,妈妈打算买
6
个,大约需要
( )
元。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大象重
4( )
;身份证厚
1( )
;
一张床长约
20( )
;小红系一条红领巾大约需要
20( )
。
5
.从
6
1
0
4
这
4
张卡片中选
3
张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 )
,最小的三位数是
( )
。它们的和是
( )
,差是
( )
。
6
.护眼灯
196
元,学习机
298
元,明明买了一台护眼灯和一个学习机,大约花了
( )
元
钱。
7
.在括号里填上
“
>
”“
<
”
或
“
=
”
。
806
-
509( )300
3km50m( )3500m
1
吨
( )999
千克
8×302( )398×6
10
分
( )600
秒
198
厘米
( )20
分米
8
.丁丁收集了
108
张邮票,东东收集的邮票张数比丁丁的
2
倍多一些,
3
倍少一些。东东
收集的邮票最少有
( )
张,最多有
( )
张。
二、选择题
9
.一箱牛奶有
12
盒,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她们
3
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
。
10
.图中的曲别针长是(
)。
A
.
3
厘米
3
毫米
他看了全书的
(
)
。
B
.
3
厘米
8
毫米
C
.
2
厘米
8
毫米
11
.浩浩打算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丁丁历险记》看完,每天看的页数都相同,那么
3
天
1
A
.
3
1
B
.
7
3
C
.
7
12
.三年级(
1
)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
8
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
9
人,两个小组
都参加的有
3
人,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 )
人。
13
.估一估,得数大于
600
的算式是(
)。
A
.
198
+
499 B
.
1000
-
405 C
.
304
+
211 D
.
199×3
14
.下列算式,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1
A
.
1
2
B
.
1
2
3
3
C
.
1
4
4
D
.
1
5
15
.图
1
和图
2
的周长相比较,( )。
A
.图
1
的周长长
B
.图
2
的周长长
C
.一样长
16
.某班级调查学生喜欢两种球类的情况如下图,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喜欢足球的有
13
人
17
.直接写出得数。
B
.一共调查了
19
人
C
.只喜欢篮球的有
7
人
3006
770700=
809
0405=
1
2
=
9
31
62
325
348
450+150=
77
55
18
.列竖式计算,带
★
的要验算。
384
+
556
=
★943
-
759
=
256×9
=
19
.脱式计算。
640
﹣
45×8
(
228
﹣
156
)
÷9
1000
﹣(
269
+
281
)
1
20
.在下面的方格里画一个正方形,并涂色表示出它的。
4
21
.商店里上星期卖出圆珠笔
42
支,比卖出的钢笔多
24
支,卖出钢笔多少支?
22
.光明小学一年级有男生
169
人,女生
98
人,已经检查身体的有
150
人,没检查身体
的有多少人?
23
.下边是某宾馆客房的价格,一位男导游和
8
名男游客准备入住这家宾馆一天,请问怎
样住最省钱?并请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4
.李小明买了一盒水彩笔
36
元;水彩笔的价钱是钢笔的
4
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
3
25
.明明看一本童话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
8
8
(
1
)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
2
)如果这本书一共
72
页,明明这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26
.亮亮家的小院长
18
米,宽
15
米,大门宽
3
米。爸爸要把小院砌上围墙(如图),围
墙的长度是多少米?
27
.三(
1
)班有
53
人。参加舞蹈班
15
人,参加美术班
20
人,有
4
人既参加舞蹈班又参
加美术班。其余参加合唱班,三(
1
)班参加合唱班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
4 4000 400 10
【解析】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可以除以进率。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可以乘进率;据此
解题即可。
①
240
秒=
4
分
②
4
吨=
4000
千克
③
4
分米=
400
毫米
④
82
厘米+
18
厘米=
10
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各个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
9
:
00 2
【解析】
根据
“
结果推迟
15
分钟结束
”
可知,用
8
时
45
分加上
15
分,求出晚会结束的时间;用晚会
结束的时间减去晚会开始的时间,求出晚会一共用了的时间。
8
时
45
分+
15
分=
9
时
则晚会结束的时间是晚上
9
:
00
;
9
时-
7
时=
2
时
则晚会一共用了
2
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与经过时间的计算,先求出晚会结束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
600
【解析】
一个保温杯
97
元,大约是
100
元,买
6
个,
100
乘
6
,一共
600
元。
976
1006
600
(元)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乘法的估算,当结果要求不那么精确时,可以按照整十、整百的数进行估
算。
4
.
吨
##t
毫米
##mm
分米
##dm
秒
##s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数据是
4
,单
位是吨;计量身份证的厚度,数据是
1
,单位是毫米;计量床的长度,数据是
20
,单位是
分米;计量系一条红领巾的时间,数据是
20
,单位是秒;据此即可解答。
一头大象重
4
吨;身份证厚
1
毫米;
一张床长约
20
分米;小红系一条红领巾大约需要
20
秒。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
灵活的选择。
5
.
641 104 745 537
【解析】
把
6
、
1
、
4
按从大到小排列组成的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把
1
、
0
、
4
三个数,
1
放在首
位,
0
、
4
按从小到大排列组成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然后把它们相加、相减即可解答。
从
6
1
0
4
这
4
张卡片中选
3
张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
641
最小的三位数是
104
。
641
+
104
=
745
641
-
104
=
537
【点睛】
先确定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再作进一步解答。
6
.
500
【解析】
要求大约花了多少元,先把
196
看成
200
,
298
看成
300
,用
200
加上
300
,据此解答即
可。
196
看成
200
,
298
看成
300
;
200
+
300
=
500
(元)
【点睛】
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
<
<
>
>
=
<
【解析】
(
1
)先计算出
806
-
509
的差,然后再比较;
(
2
)
1km
=
1000m
,依此将
3km50m
化成
m
后再比较;
(
3
)
1
吨=
1000
千克,因此直接比较
1000
千克与
999
千克的大小即可;
(
4
)分别计算出括号前、后算式的积,然后再比较;
(
5
)
1
分=
60
秒,依此将
10
分化成秒后再比较;
(
6
)
10
厘米=
1
分米,依此将
20
分米化成厘米再比较。
(
1
)
806
-
509
=
297
,即
806
-
509
<
300
;
(
2
)
3km50m
=
3050m
,即
3km50m
<
3500m
;
(
3
)
1000
千克>
999
千克,即
1
吨>
999
千克;
(
4
)
8×302
=
2416
,
398×6
=
2388
,即
8×302
>
398×6
;
(
5
)
10
分=
600
秒;
(
6
)
20
分米=
200
厘米,即
198
厘米<
20
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比较,以及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计算,三位数与一位
数的乘法计算,应熟练掌握。
8
.
217 323
【解析】
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乘
2
,求出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
2
倍。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乘
3
,求出
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
3
倍。东东收集的邮票张数比丁丁的
2
倍多一些,
3
倍少一些。则用
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
2
倍加上
1
,求出东东收集邮票最少的数量。用丁丁收集邮票数量的
3
倍减去
1
,求出东东收集邮票最多的数量。
108×2
+
1
=
216
+
1
=
217
(张)
108×3
-
1
=
324
-
1
=
323
(张)
东东收集的邮票最少有
217
张,最多有
323
张。
【点睛】
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选择题
9
.
6
12
【解析】
姐姐和妹妹每人每天喝一盒,则一天要喝掉
2
盒牛奶,依此计算出
3
天喝牛奶的盒数,再
根据分数的意义填空即可。
1
+
1
=
2
(盒)
2×3
=
6
(盒)
因此她们
3
天一共喝了这箱牛奶的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先计算出姐姐和妹妹
3
天喝牛奶的盒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
12
10
.
C
解析:
C
【解析】
用直尺的
“0”
刻度线和物体的一个端点重合,物体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
的长度。如果不是与零刻度线对齐,所测长度还要减去开始端点对应的刻度。
观察上图可知,曲别针长是
2
厘米
8
毫米。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测量长度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1
.
C
解析:
C
【解析】
12
.
A
解析:
14
【解析】
用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
即可解答。
8
+
9
-
3
=
14
(人)
所以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共有
14
人。
【点睛】
解答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
A
类又是
B
类的元素个数=属于
A
类元素个数+属
于
B
类元素个数-
A
类
B
类元素个数总和。
13
.
A
解析:
A
【解析】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时,应将两个加数、被减数、减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整千数
或整百整十数再进行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应将三位数估成整百十数或整百数
再进行计算,依此计算并选择即可。
A
.
198≈200
,
499≈500
,
198
+
499≈700
,
700
>
600
,即
198
+
499
>
600
;
B
.
405≈400
,
1000
-
405≈600
,
400
<
405
,即
1000
-
405
<
600
;
C
.
304≈300
,
211≈210
,
304
+
211≈510
,
510
<
600
,即
304
+
211
<
600
;
D
.
199≈200
,
199×3≈600
,
199
<
200
,即
199×3
<
600
。
故答案为:
A
【点睛】
更多推荐
三位数,单位,时间,计算,参加,晚会,长度,小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