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高考数学试卷教材)

数学布置作业的方法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习作的最好老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尽量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根据需要,也可以

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织成一些童话、游戏或者是故事、谜语等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

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让这些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过去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利于

将学生们的习作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并且自觉主动的去完成作

业。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所学的一些数学

知识蕴涵在游戏当中,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顺利地完成

数学作业。比如,在让学生进行“数的组成”“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对

口令”的游戏,让学生和学生玩、学生和家长玩,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这些新知识。

二、能培养学生数学感的实践性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量与量的换算关系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生

们的眼里就是高不可攀,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一定的数学感,对于这些相对比较抽

象的概念,让他们用感性去认识就会显得比较的贫乏,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在理解的过程

中有难度,教师如果单纯地凭一张嘴的说教或者笔试的练习是不能加深学生对此的体会的。

这就需要教师寻找一些好的解决方法,多为为其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

动手操作的机会和途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受和体会,逐渐地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

概念的认识,久之,学生们也就会对这些抽象的知识有所体验、有所理解了。

三、数学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探索性、有趣性、现实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作业时

也应该具有多样化,比如,教师可以把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有机地进行结合,将练习与课

本的习题或者是实习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将一些创造性的作业和知识性比较强的作业有

效地整合在一起等,逐步的实现数学作业的多样化,将更多探索性、有趣的以及现实的数

学活动也逐渐地成为作业设计的主要形式。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学生们在习作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基于此,教

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也要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最终的目的,

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中心,多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要学会善于

思考,巧于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在具体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或者也

可以设计一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以及策略多的题目。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

生有更多的选择,这样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面积”的相关知识后,

我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用一根长3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是多少呢?在什么情况下的面积是最大的呢?”这个时候,学生们也会发现要求长方形的面

积缺少条件:长方形的长与宽,经过比较,他们又会发现,当周长一定的时候,长方形的

长与宽的数据也就会越接近,面积也就会越大了,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

思维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五、提升作业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要“重视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作业自然如此。因此,只有来源于生活,又能回归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要培养

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可以设

计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提议

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一个星期家里会扔掉多少个塑料袋,然后再画出统计图,此外,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教

师可以让学生想一些办法,怎么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们

的积极性,又能巩固统计的相关知识,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应用的情感体验,学生们

也能加强环保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行动加入到环保的大队当中。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

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该是能在最大程度上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而且好要能够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生

活中应用一些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然后再形成综合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

生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变学数学为玩数学

我们要尽量通过设置游戏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由学数学变为玩数学,引导学生在对数

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融数学知识于游戏,就能使学生精神百倍、兴趣

盎然,既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摆脱抗拒心理,又能获

得成功的乐趣,变得喜欢学数学、热爱学数学。比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我设计了小

朋友喜爱的捉迷藏游戏,以和方向娃娃捉迷藏的游戏导入。不仅复习了平面图中辨认方向

的方法,还活跃了教学氛围,还很轻松迁移到了学习较难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去。创设

良好的游戏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学而不厌,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给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展示的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一旦有了观察、发现的习惯,孩

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寻找数学的奥秘,从而学到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都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学,其实,我觉得更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比

如,在《认识线段》第一课时,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4个点,每两点之间连一条线段,能

连几条。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线段,教材中只要求孩子不遗漏、不重复的连线,再数出线段

即可。而平时有了善于观察、探索的习惯的孩子,在我通过课件整理了孩子们的连线过程

后,就主动举手发言:我发现4个点能连的线段条数是3+2+1,加数从大到小依次少一。

这个孩子的发言成为了这一堂课的亮点。而正是由于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勇

于展示的心,才带着其他学生一起学到了书本之外的更多知识,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

学效率。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过去,我们把教学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机

会,空有理论知识,却不能运用、实践。这样的学习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到高效?我们班上的

孩子有一句口号:不知道,玩一玩。这里的玩,其实就是一种实践。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

间,让他们带上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实践。既能使他们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也能探

索出实践活动中内在的、规律性的本质属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例如,在教学《认

识方向》时,我在教室内的四面墙上分别贴了东南西北四个字,带着孩子们做各种有关方

向的游戏,在游戏的同时不断强化他们的实践意识。课后,孩子们遇到一道兴趣题:木木

面向东站立,先向右转两次,再向后转,这时,木木的左面是什么方向。这时,他们毫不犹

豫的站起来,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的调整方向,答题正确率远比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高

得多。

四、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价值。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的教学几乎都是以教材、教参为依据。虽然这些知识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因而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我

们应该让课本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以外,还

要指导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比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在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单位元、角、

分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就要求学生在周末或者放学之后,自行到超市购物,并将购物所用

的钱、付的钱、找回的钱进行记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

关系,同时,通过让学生体验简单的购物活动,也使学生初步体会了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

的作用,进而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同样也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