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苏州三小数学试卷)

用数学眼睛看世界

[摘 要]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数学的

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要使学生在遇

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并

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关键词]:引导 培养 数学的眼睛 观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性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

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

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要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首先要带着“数学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都

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带着“数学的眼睛”看到

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

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理解。

为什么要擦亮数学的“眼睛”?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一件事吧:

相传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是有名的怕数学。他有一次去买水果,小贩认出他来了。说:“嘿,

您不是小崔吗?听说您很怕数学,今天我考考您,这水果3块6毛一斤,您这袋重3斤2两,要

多少钱?”小崔一听要他算价钱,不买水果,走人了。高学历的小崔买东西算起帐来却比那小

学还没毕业的小贩困难,也许小贩是“熟能生巧”,可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数学时不也在不停

地算,怎么就不能“熟能生巧”呢?原因根本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没能指引孩

子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做到“学以致用”。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其实数学本身所涉及的也

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觉得数学教学就应遵循

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

眼睛”看世界,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要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的眼光

去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并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

用途。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擦亮“数学眼”,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

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

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来。学生数学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

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培养学生“数感”要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分析,

能通过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有关数学的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进行迁移,使思

维多向性。如果说思维是能力的核心,那么观察就是思维的前提。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变化、

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学意识的

培养。

1、在数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擦亮“数学眼”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学意识密切相关,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

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新课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

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问题,眼睛,意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