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大专没有数学试卷图片)
小学数学搭配作业设计的效果与亮点分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部学生,人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数学教学也要坚持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也应该从每堂课的作
业中体现出来。作业的优劣也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成败。那么教师如
何才能让作业灵动起来,设计出有效作业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策
略。
一、针对性与目的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应与新课标结合,并
能将其贯彻到每一堂课中,所以说作业旨在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
师设计有效作业时,首先要走出思想误区,切忌越多越好,应结合
教学目标。盲目、机械、重复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无聊,
有效作业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
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作业设计要“精”,选择具有代表性、
能体现学习要求与重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例如学生容易混淆
偶数和合数,便可与设计专门关于偶数和合数的对比作业,加深理
解。
二、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智力发育也各有不同,且都有
各自的表现形式,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所掌握的教学内容程度也各
有所长。而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
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
一反三。层次性关乎作业的好坏,有层次性地设计作业应遵循循序
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也是所谓的“坡度”和“难
度”。一些基础习题和变化习题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
化。不同的学生也应设计不同的作业,这也是层次性的体现。
层次性应与整体性结合,以教学任务整体为起点,进行作业设
计时不能忽略整体性。把握好课题与单元、与整册书的关系结构。
三、开放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
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地完成作业。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所以这就需要作业形式
的多样化,例如可以设计探险、儿歌、游戏等活动,将其应用于作
业之中。同样习题也要灵活多变、具有迷惑性和思考性,激发学生
的思考能力,真正做到让作业灵动起来。除此之外,个人作业可以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小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业
形式的多样化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课堂变得开放活跃,
这也是作业开放性的体现。
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布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作业,例如:《拼
角》。活动前现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仔细观察一副三角尺中的每个角
都是什么角,是多少度。回忆什么是直角,什么事锐角,什么是钝
角,它们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等。课后我让孩子们用图文并茂的形
式呈现结果。
这样的探究活动,孩子们参与积极主动,兴趣极高,而且通过
这个探究性作业的完成,加深了对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关系的
理解,巩固了旧知识,同时对三角尺的各个角度大小有了更清晰的
记忆,明白了生活中的好多角除了量角器,还可以借助三角尺来测
量其大小,培养了孩子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
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又去大胆猜测,操作验
证从而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全身心投入到探索研究中,从中获取知
识,享受成功的乐趣。探究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及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
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
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更多推荐
作业,学生,设计,教学,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