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对口高考数学试卷中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 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搭配》(二)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

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境

也更加复杂。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食物的排列数和组

教材分析

合数,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渗透“有序”思想,进一步培养学

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

问题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教师的指

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

课标要求

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通过实践

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

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

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

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搭配》教学内容编排次序》

二年级

上册

三年级

教学简单的排列问题:用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教学简单的组合问题:有三个数字任取两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用四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教学稍复杂的组合问题:解决服装搭配问题、找出四支球队的比赛次数

课标解读

下册

(一)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四能”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要“经历”

就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现实的活动情境,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帮助他们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

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二)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引导掌握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排列和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把这些抽象

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要用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表示思维过

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表达想法、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同伴互助分享

思维、小组合作相互读懂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展示多种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个体与小组、团体的思维碰撞中不断感受提升,找出排列

数和组合数,最终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

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的。“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

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

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

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价值。通过这样的

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

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四)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到位”而不“越位”

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枚举、连线等形式有序地、不重

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还要注意:只要求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把所

有的排列数或组合情况列举出来,不要求抽象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数或

组合数,不要拔高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最后,关于评价,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中,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

行的评价。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1.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

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体会分

单元目标

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

3.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

重难点

掌握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

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

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

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

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

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

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连线等方

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前质

疑:怎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

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

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难点突

破建议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

图及课时

安排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问题,过程,教学,活动,排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