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全诗-聚的组词
2023年3月29日发(作者:《送别》完整版歌词)
1
诗歌鉴赏六:思妇闺情诗
一、了解概念
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宫怨诗与闺怨诗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
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山水画图片 伤,或者
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而思妇闺怨诗,更多是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二、思想内容和分类
思想内容上,或表现妇女对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达对
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
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根据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
生出怨恨之情。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
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
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生动地写出
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
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
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
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
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
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
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
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
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
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
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
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
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
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
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5、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沈佺期的《杂诗三首(其三)》“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通过描写闺中怨情(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
夫的两地相思之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也委
2
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表达了反对战争,渴求过和平安宁生活的心愿。
三、常见意象
1、黄莺、燕子、鸿雁、鹦鹉、飞蛾、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晓风、春景、落花、杨柳、衰草、银河、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
4、花屏、章台、栏杆、高楼、宫殿、玉阶、窗、轩楼等。
四、风格特色
1、浓重的感伤色调:闺怨诗,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后悔、怨恨、思念、牵挂、寂
寞、冷清、千姿百态的近义词 借思妇怨情表达作者人生感慨①渴望报国②壮志未酬③怀才不遇④遭受打击)之美。
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
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3、语言特色:绮丽、含蓄、凄冷、伤感、哀怨、悲慨
五、鉴赏技巧
1、辨明人物的身份、特征
2、分析描写的手法:细节、动作、心理、肖像、修辞、景物、烘托、对比等
3、体会抒发的情感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六、高考链接
(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案】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②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
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①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
现的。回身清明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考点解说】本诗是一首闺怨诗。近几年,频频作为高考素材,复习时不可弃之不顾。
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
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
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
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
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
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
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七、鉴赏训练
1、(2012全国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3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2、(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
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3、(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1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1分)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1分)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古诗春夜喜雨全诗 1分)
2、(1)“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
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
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
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3、⑴“空”字表达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
(2)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
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金太宗 、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
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特别提醒: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人,他们多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或渴望被重用的心理。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
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
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不乏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来说这样“硬汉”是稀有资源,凤毛麟角。
即使是被世上称为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不过是“节妇”“烈妇”变种而已。
4
边塞诗鉴赏参考答案
三、边塞诗赏此女只应天上有的全诗 析
(感恩老师的诗歌 二)《军城早秋》(1)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出关》(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
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
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
的情感。
四、真题链接: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
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此诗为主
要陈述对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正面描写壮丽雪景的。)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
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具体思考时,可以围绕作者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进行。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
怀报国之志的,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情。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
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从军行》(1)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
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诗经国风 难。(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2分)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
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2分)两者一极冷一极
热,环境严酷有别。(1分)
(2)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1分)“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冰天雪地中
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
精神。(1分)
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
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
祝愿。(1分)(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对的给1分)
3、《征人怨》(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4、《雨雪曲》(1)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
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
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
思乡之情。
5、《岁暮》(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
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
大反差。(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
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
点。)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②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
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③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
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6、《蝶恋花•出塞》、(1).答:(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铐组词 孤寂、惆怅之情。
更多推荐
雨雪曲阅读答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