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猫的拼音-粉身碎骨全不怕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3年3月29日发(作者:彩组词)

《白鹭》教案4篇

《白鹭》教案篇1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若曾经写过一__来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

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屈原写的短诗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感

知这个比较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节课,

学生是否真正能够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教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

成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若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白

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行了交

流。

5.师生交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行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中

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对比也是能够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__的第几自

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什

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出

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究竟在干什么

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一

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对比的情境下,让学

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是一

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能够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多

古人用了很多诗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说出来了,可见课

前学生做了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把这两首

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诗呢?还是

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避免浪费课堂上的

宝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教师点评,鼓励

《白鹭》教案篇2

一.引入课文

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

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韵味无穷

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

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

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

“精巧”的交流:

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意犹

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

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

3.作者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指名读

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

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

为和谐。以上种种,我们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

——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

钓鱼图:

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

的图画么?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

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

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

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作者的追问:“可它真

的是在瞭望吗?”

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

出将归的伙伴。作者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这时,

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作者本人呢?齐读——悠然地……

: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

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作者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

首优美的歌吗?(接读)

四.齐读全文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作者

的秋风送爽的意思 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情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

给图片配上诗作。

《白鹭》教案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

美。

一、揭示课题

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

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同学观察,然后教

师作简单的介绍。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__,这就是我们今

天所要学习的第十六课《摇曳的近义词 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同学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协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⒊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

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⒋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⒈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⒊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

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

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

⒈听写词语。

蓑毛配合嗜好美中缺乏长喙孤独平稳韵味无穷

⒉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讲课文

a、学习第1~5节

1、(出示画面)瞧,这就是白鹭。

2、课文诗怎样描绘白鹭外形的?自读1~5节。

3、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学习6~8节

1、自读6~8节,在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假如给你

一张白纸,你会画些什么?

2、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配音——取名,区别“钓鱼”与

“捕鱼”——齐读)

3、交流第二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师范读——想象或许还在干什么—

—朗读)

4、交流第三幅画面。

(出示画面——朗读——取名)

5、刚才同学们用心描绘出了三幅韵味无穷的画面(出示画

面)。齐读6~8节,能背的试着背一背

c、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为什么说白鹭的自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味无穷

的诗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呢?欣赏一组画面。

3、小结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1、赞美白鹭

2、(出示一组画面)欣七夕海报图片 赏白鹭独特的美。

板书:

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的大小

韵味无穷的诗觅食栖息飞行

《白鹭》教案篇4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白鹭》。我

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板

书:一首精巧的诗)

2、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

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和谐素雅)

二、引入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

有着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把课文拿出来,

自己读6-8节,看看能从这几节中找到几幅优美的画?请用简洁

的词给它们起个名字。(板书:钓鱼、瞭望、低飞)

2、鸟儿觅食、栖息、飞行是鸟儿的天性,是再寻常不过的

事了,可是作者笔下的这些寻常事却别有一番情趣。默读6-8小

节,你的头脑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面?为

什么?(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_________)

三、学习课文6-8节

(一)学习第6节

1、(出示第六节)

2、教师引导:

(1)”钓鱼“,白鹭也成了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请你

读第一句好吗?(指导读好:清水田里,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

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再读)

(2)指导:普通的水田被白鹭一点缀,都成了一幅精妙的

画了。谁还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清水、白鹭、绿田,一幅多

么雅致的画!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幅画。

(3)(第二句话)鸟与自然相处得如此融洽,这就叫--和

谐,和谐就是美。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指名再读。

(4)是啊,正如白鹭的身形一样,是恰倒好处,增一点儿

则......(生背)而这里”田的大小好象是有心人专门为白鹭而

设计的“,同样,这也是恰倒好处的。那么你是否也能照这样的

句式来阐述这一”恰倒好处“呢?(出示句子训练)

(5)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和谐的画吧。(图片)你能给它起

个好听的名字吗?

3、总结:这清水田里的钓鱼、碧水中的倩影,这一幅”白

鹭钓鱼图“,充满了宁静而灵动、和谐而素雅的韵味。让我们一

起读好这一节。

(二)学习第7节

1、回到刚才的话题(出示:“读了第____节,我仿佛看到

_________)

2、(出示第七节)这幅画也很美,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生交流)

2、引导:

(1)白鹭独自站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

吹来,小树轻摇,白鹭也随之轻荡,就像荡秋千一样轻悠自在,

课文把这种感觉说出来了,你能把它读好吗?指读,再指读。

(2)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它真的是在了瞭望吗?它或许在

干什么?(图片)

感人的想象、丰富的想象!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耐人寻味。

想着白鹭黑亮的眼睛,读好这句话。

3、总结:(播放课件)天刚放亮,白鹭就舒展开沉睡了新春对联七字 一

夜的翅膀,欣欣然飞向蓝天、碧野、树丛,洁白素雅的身影在天

地间点缀出迷人的景致,就像这小树绝顶的瞭望,令人产生无限

的遐想。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配乐)

(三)学习第8节

白鹭的美远远不只这些,(播放课件)斜阳中晚归的农人,

村庄里袅袅上升的炊烟,再加上黄昏空中低飞的白鹭,这分明是

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怎不让作者看得如痴如醉呢?让

我们一起也来享受一下这乡村的一大乐事。齐读。

此情此景,那么迷人,那么富有诗意。你能为这幅画配上相

宜的诗句吗?

(四)小结

(图)这清水田里的钓鱼,这小树绝顶的瞭望,这黄昏空中

的低飞,分明是一幅幅绝妙的图画,这图画因为有了白鹭而成了

一首首素雅的诗,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缓缓镌刻,宁静、灵

动、高雅、悠然,所以我们说,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板

书)

这三幅画面,包蕴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心灵的诗。

其实,在白鹭的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远不止这些,请展开你丰富

的想象,白鹭的生活还会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词

或一句诗来简单描述。(嬉戏翩翩起舞......)

四、学习第9节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

的外形这样和谐素雅,行动这样高雅舒展,它本身不就是给人带

来快乐的无声的歌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看着这一首无声的歌,

想象着它每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完了有什么感想,请你用笔把它

写下来,写一句两句就可以了。

2、学生充满感情地交流自己的作品。母亲 日本电视剧 在线观看

3、老师看了这些画面,也很有感想,所以也写了一首诗,

读给大家听。

像画一样悠然

似歌一样优美

如诗一样精巧

从遥远的时光里

翩翩而来

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上

自由舒展

悠然地

把一方净土点缀成

难以言喻的仙境

4、小结:白鹭美吗?妙吗?我想现在我们一定能把所有的

感受浓缩到这句话中。齐读: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5、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和谐、素雅。

清水田里的钓鱼,

小树绝顶的瞭望,

黄昏空中的低飞。

......

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五、拓展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

穷的诗,一首美不胜收的诗。其实,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

都把白鹭当作吟诵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鹭鸶》:

鹭鸶

杜牧

霜衣雪发青玉嘴,

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

齐读。

点评:杜牧写的群鹭,是一种热烈的美,郭沫若写的是一只

两只白鹭,是一种高雅脱俗的美。两文所构成的意境不同,也体

现了两人不同的心境。

2、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有什么动物能给你带

来美的享受,我想你一定会想到它--像诗一样精巧的,韵味无穷

的白鹭。

六、作业:

1、背诵__的优美章节。

2、用诗一般的语言赞一赞其它小动物。

试试看,祝你成功!

板书:16白鹭

和谐素雅

白鹭钓鱼图

精巧的诗白鹭瞭望图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低飞图

更多推荐

赞美白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