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裙-从前满(明月珰)
2023年4月9日发(作者:天高云淡的意思解释)
声声慢每的赏析
声声慢每一句的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运景入情,以放
纵之笔写悲怆情怀,满纸呜咽,万斛仇恨,表现作者孤寂、凄凉、哀
愁之心境及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全词用笔直率真挚,层层
铺写,景景含愁,情情是愁,极力渲染烘托,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
立体的愁情美。下面是声声慢每一句的赏析,大家认真鉴赏哦海上花列传 :
声声慢每一句的赏析
原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赏析: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赏心悦目 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
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
相识。
原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赏析: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
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运景入情,以放
纵之笔写悲怆情怀,满纸呜咽,万斛仇恨,表现作者孤寂、凄凉、哀
愁之心境及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全词用笔直率真挚,层层
铺写,景景含愁,情情是愁,极力渲染烘托,玉友金昆的意思 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
立体的愁情美。
一.妙用叠词,彰显愁情音乐美
1.“寻寻觅觅”,叙写作者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她在
寻觅些什么?是以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吗?是过往与夫婿的甜蜜爱
情吗?可这些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两组叠词,简单的动作情态描写,
却把外敌的侵扰,丈夫的亡故所带来的一切不幸,全部蕴藏其中了。
2.“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冷清,是作者寻觅的结果。
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萦绕。这四个叠词既写出了天
气的凄冷,秋风萧瑟,又写出了自己的心情,独在异乡,举目无亲;
身处陋室,寂寞寡居;展望未来,茫茫无知。所有这一切,怎能不使
她产生“冷冷清清”的寂寞之感呢?
3.“凄凄惨惨戚戚”,三组叠词写出了内心的凄苦无告。词人年轻
时也曾有过愁苦,但那些愁多为离别、相思之闲愁。但是现在,亡国
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这些“愁”已经不再是闲愁了,而是真
正的哀愁,是真正的深哀巨痛,是时代苦难的哀歌。这些愁苦凝集心
头,向谁去诉?
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言道:“李易安词‘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
思矣。”这是李清照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
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
来,看似平平淡淡题金陵渡张祜翻译 ,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宋词是用来演
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
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
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
人在低声倾诉。
二.意象叠加,彰显愁情蕴味美
诗词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的情感
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诗人的聪明往往
就在于他能创造出一个或一群“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细读《声声慢》这首词,除开头和结尾几句之外,它几乎由密集的意
象组成。如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因此,在解读
这首词时,我们似乎更应“看山不是山”,把词中意象放入作者所处
的具体语境中去体会那深厚的蕴味。
1.过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伤感。李清照看到过雁而伤心也就不足为怪生子当如孙仲谋出处 了。“却是旧时相
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这过雁不正是从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
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
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
说的哀愁啊!
2.黄花
菊花这一意象与作者的人格节操、志向追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屈原《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潜
《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正是这二人高
情远志的象征,而李清照所钟情的正是屈原陶潜的高洁人格之美。李
清照以菊花自喻,不愿做亡国之民,正表达了其坚贞高洁的品格。但
同时“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处的“黄花”却
让她感到现实格外的凄凉与孤独。纵使满地黄花堆积,金黄灿烂,也
只得由它去“憔悴损”,无人采摘;纵然摘得,也是“天上人间,无
人堪寄”。所以,此处菊花之用,可谓一箭双雕,意味无穷。
3.酒
“酒”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有的意象。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这种忧是作者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酒消愁愁更愁”,是诗人满怀失意苦痛,无从解脱;白居易“醉不成
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是与朋友离别之愁……可见,“酒”是
“愁”春望古诗带拼音版 的象征。
“酒”这一意象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也出现的相当频繁。如“昨夜
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
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而此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
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真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
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浓睡不消残酒”,这里的
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
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
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
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4.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这几句黄昏秋
雨的景物描写是传神之笔。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点点滴滴”无
休止地敲打着作者痛楚的心,愁肠寸断之情可想而知。
所以,纵览全词,“大雁、黄花、梧桐、秋雨”等冷色的伤感的
意象负载词人浓重的“愁”情,满含作者内心无法言尽的辛酸与悲凉,
而词人内心这种悲凉感伤的基调同这些客观物象建立了联系,通过蕴
意深厚的种种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悲怆凄凉,孤苦冷清的意境,从而
表达出深沉凝重富有蕴味的愁情,令古今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三.情意直抒,彰显愁情率真美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词最后以此句作结,率真性情
在笔端表露无遗。此句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冰心的简介介绍 来风
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
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词人痛,因为天上人间,各半;词人
悲,因为美满姻缘,难全;词人伤,因为半壁江山,沦陷;词人恨,
因为朝廷偏安一隅,用奸;词人苦,因为形影相吊,孀晚;词人愁,
因为漫漫余生,难捱……这一切的一切,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
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
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
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率真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
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
拓展:声声慢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但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
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
首《声声慢》,脍炙人口几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
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
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
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
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
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
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
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这个方面,
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
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
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
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
听到一个伤心梅花的古诗100首 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
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
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夏的四字成语 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
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
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
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
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
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
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
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
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
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
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
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
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
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
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
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
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更多推荐
到黄昏点点滴滴上一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