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入:画荻教子
  二、了解作者
  欧阳修: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
  学派: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主张: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三、扫除字词句段障碍
  四、语言知识:见P20
  1、解释
  2、文言句式
  五、阅读分析文本
  (一)整体感知
  1、记住:《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
  2、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4、本文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
  (二)分析文本重点段落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法
  论据: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事实。
  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皆自于人欤”(事实论据)
  本段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
  本段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
  突出论点的手法:强烈的对比。
  首先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借理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中;
  其次是“得之难而失之易”于“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对比和盘托出论点。
  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岂独伶人也哉!(理论论据)
  体现主要观点的两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身
  论据: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突出论点的方法:对比。
  满与谦;
  忧劳与逸豫;
  方其盛、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与及其衰、数十伶人、身死国灭的对比;
  祸患与忽微、智勇与所溺间包含大与小、得与失的对比。
  六、写作特点:
  1、欲抑先扬先赞扬庄宗成功时的意气之“壮”,再叹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衰、兴亡、得失、成败的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2、论据典型有力
  3、文风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
  六、记住以下名言: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知识要点: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旨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命与人事是反义词)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从整体而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归纳法
  3、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更多推荐

自考考点——五代史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