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这个问题以前,先要说一说“记事”与“写人”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记事”与“写人”是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的。“记事”的文章中必定写到“人”,因为事情总是人做的;“写人”的文章中也必定有“事”,因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总是通过一件件事来体现的。
现在谈一点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对小学生作文而言。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根据作文教学的大纲,对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要求,因此有必要将“记事”和“写人”区别一下。
“记事”,侧重于记一件事,清楚具体地写出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果”;而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
“写人”,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还可能是外貌,人物是主要的描写对象;而“事情”是次要的了。
因此,“记事”和“写人”的区别,主要是指练习写作时的侧重点不同:“记事”侧重于叙述一件事的过程,“写人”则侧重于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由此可见,“写人”必须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例文一我们的体育老师
==============
“丁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预备铃声,同学们迅速地跑到操场上集合,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
体育老师高高的个子,瘦得像花果山上的猴王,那黑里透红的脸庞上两条又浓又黑的眉毛,弯弯曲曲的,像两条小毛虫在不停地蠕动。他身着一件红色宽松衫,下身穿一条蓝底白条的运动裤,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走了过来。
他虽然长得不美,但同学们对他却非常信任,因为他办事公正,赏罚分明。
李老师站在队伍前面,扫视了一下像仪仗队一样整齐的队伍,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突然,他的脸一下子绷紧了,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冒出了“火星”,炸雷似的喝道:“李宁站出来!”刚才还红光满面的李宁,不知所措地望着老师。我们不解地面面相觑,他可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李老师的宠儿啊!
“你看你穿什么?亏你还是篮球队员呢!我三令五申,上体育课不准穿皮鞋,可你明知故犯!”李老师铁青着脸厉声地说。可李宁还是站着一动也不动。“我……我……”,李宁嗫嚅着还想分辨。李老师那两条“小毛虫”似的眉毛紧紧地互相纠缠起来。“站一边去!”李老师简直像个公正的法官,下了最后的命令。
这时,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李老师那站得笔直的身躯。李老师转过身来,下意识地动了动眉毛,说:“现在上课!”
李老师可真威严啊!
例文二我的妈妈
========
我的妈妈中等个子,圆圆的脸对着我总是笑眯眯的;我很喜欢我妈妈。但是妈妈有个小毛病,不论对大小事情,都要唠叨个没完。
记得一次春游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门外等着我了,可妈妈在唠叨:“启华,把绒线衫带上,不然要着凉的。”我无可奈何,只得把绒线衫塞进包里。可她又说:“零花钱带好了吗?”我不耐烦地说:“全都带好了!”可是她还不放心:“削水果的小刀也带上吧!”顺手又把小刀塞进了我的口袋。我说:“妈妈,我走了!”可她还在唠叨:“路上要小心,当心车子!累了,自己注意休息。我已经跨出门槛了,她还在碟碟不休地说:“早点回来,不要在马路上玩,不要跟同学吵架,要听老师的话……”
我来到学校上了车,只见妈妈也跟了上来,妈妈在车外喊:“启华,坐在靠窗的位子,免得晕车。”车子开远了,我在车厢里还看见她的嘴在蠕动,不知她又在唠叨些什么。
还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去少年宫参加演出。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一边催我快吃,一边说:“快吃,吃饱了,有了精力才能演好。”忽然,妈妈想起了什么,对我说:“今天我请了假,陪你去,看你演出。别摇头了,我已经打定主意。”下午,演出前,妈妈一会儿问:“慌不慌?准备好了没有?”一会儿又问:“你要小便吗!”我一个劲地摇头。唉,我竟有点讨厌她了。
你看,这就是爱唠叨的妈妈。在她的眼里我永远是个刚出壳的小鸡仔,她要永远保护着我,为我奔忙,为我操心。我衷心希望妈妈别再唠叨了,我已经长大了,会自觉做好每一件事的。
“写人”,相对而言要比“记事”容易。因为题材容易选择。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人作为模特儿,将他真实而生动地写下来。因此,要将“写人”的文章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那么,观察什么?分析什么呢?
一句话,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便清楚了;不然,就成了无目的的观察。观察到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的体育老师》,小作者通过观察,就分析出了李老师的思想性格特点是“办事公正,赏罚分明”;而《我的妈妈》一文中,妈妈的性格特点是“爱唠叨”。
这一分析,这一概括,可以说是“写人”的第一道工序。没有这一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是很难写好文章的。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注意培养。
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清楚了,接着,便可以根据这一思想性格特点,对人物作进一步的重新观察;这一观察就有了目的性,即围绕这一思想性格特点,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这一观察必须仔细深入,绝不能马虎草率。
经过观察--分析--再观察,最后就要用语言--丰富的词汇、通畅的句子写下来。当然,应该具体描写的是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例文三我的邻居
========
胖胖的身体,矮矮的个头,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很有神采的眼睛。花白的头发,额角、眉宇已经出现了好些鱼尾纹。她就是我的邻居,李阿婆。
记得在我三岁时,妈妈在外地工作,爸爸也时常出差在外。家中没有一个人能照顾我。这时,李阿婆便将一双温暖的大手伸向我,挑起了抚养我的重担。
开始,我这个娇子还吃不惯李阿婆家的粗茶淡饭,常常闹着不吃饭。这可急坏了李阿婆,她为了让我吃好,尽量做些我爱吃的饭菜。可她自己却省吃俭用,瘦了,额角上增添了许多皱纹。
严冬渐渐地降临。李阿婆为了不让我冻着,特意买了毛线,为我打制出一件件的毛衣。
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发了高烧,李阿婆用体温表一量,呀!有39度!阿婆二话没说,抱起我,就向医院走去。
来到医院,李阿婆连忙给我挂号,医生确诊了是感冒,告诉阿婆,说只要打几针就行了。阿婆听了,皱起双眉。因为我最怕打针。她牵着我的小手,来到注射室,轻轻地将我抱上长椅。我抬起头,发现医生正举着注射器,细细的针头,冒出了白白的抗菌素。我心中十分害怕,全身无力,嘴里不住地说:“阿婆!阿婆……”阿婆听了,拉着我的小手,安慰我说:“阿婆在这儿,别怕!别怕!”
回家路上,我躺在阿婆的怀里,看见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停地闪烁着。马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只有阿婆在急匆匆地赶路……我躺在阿婆的怀中,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李阿婆也回到家乡去了。但她还是常常托人给我捎些当地的土产来。她对我说:“要记住,要发愤学习,做个有用的人。”
这篇作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均写得很具体,而且很感人。在思想感情上,超过了前面两篇作文。
为什么呢?
第一,作者对所描写的人物倾注了强烈的感情。他是深深地热爱李阿婆的。李阿婆不辞辛劳抚养“我”长大,小作者是怀着深厚的真挚的感情来写作的。一旦有了感情,心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所谓文章“一气呵成”,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感情,就会觉得没话说,文章也就干巴巴没几句话了。
怀有真情实感,这是将文章写具体的又一个经验。
第二,描写环境,对人物进行烘托,这是将文章写具体的另一个经验。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里,因此,要将人物写具体,还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下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我的邻居》写李阿婆抱“我”从医院就诊回来的路上,对自然环境作了描写:“我躺在阿婆的怀里,看见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停地闪烁着。马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只有阿婆在急匆匆地赶路……”看,就因为有了这段描写,更鲜明生动地烘托了阿婆的善良和蔼。
一般来说,“记事”与“写人”是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的。“记事”的文章中必定写到“人”,因为事情总是人做的;“写人”的文章中也必定有“事”,因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总是通过一件件事来体现的。
现在谈一点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对小学生作文而言。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根据作文教学的大纲,对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要求,因此有必要将“记事”和“写人”区别一下。
“记事”,侧重于记一件事,清楚具体地写出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和结果”;而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
“写人”,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还可能是外貌,人物是主要的描写对象;而“事情”是次要的了。
因此,“记事”和“写人”的区别,主要是指练习写作时的侧重点不同:“记事”侧重于叙述一件事的过程,“写人”则侧重于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由此可见,“写人”必须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例文一我们的体育老师
==============
“丁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预备铃声,同学们迅速地跑到操场上集合,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
体育老师高高的个子,瘦得像花果山上的猴王,那黑里透红的脸庞上两条又浓又黑的眉毛,弯弯曲曲的,像两条小毛虫在不停地蠕动。他身着一件红色宽松衫,下身穿一条蓝底白条的运动裤,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走了过来。
他虽然长得不美,但同学们对他却非常信任,因为他办事公正,赏罚分明。
李老师站在队伍前面,扫视了一下像仪仗队一样整齐的队伍,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突然,他的脸一下子绷紧了,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冒出了“火星”,炸雷似的喝道:“李宁站出来!”刚才还红光满面的李宁,不知所措地望着老师。我们不解地面面相觑,他可是校篮球队的主力、李老师的宠儿啊!
“你看你穿什么?亏你还是篮球队员呢!我三令五申,上体育课不准穿皮鞋,可你明知故犯!”李老师铁青着脸厉声地说。可李宁还是站着一动也不动。“我……我……”,李宁嗫嚅着还想分辨。李老师那两条“小毛虫”似的眉毛紧紧地互相纠缠起来。“站一边去!”李老师简直像个公正的法官,下了最后的命令。
这时,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李老师那站得笔直的身躯。李老师转过身来,下意识地动了动眉毛,说:“现在上课!”
李老师可真威严啊!
例文二我的妈妈
========
我的妈妈中等个子,圆圆的脸对着我总是笑眯眯的;我很喜欢我妈妈。但是妈妈有个小毛病,不论对大小事情,都要唠叨个没完。
记得一次春游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在门外等着我了,可妈妈在唠叨:“启华,把绒线衫带上,不然要着凉的。”我无可奈何,只得把绒线衫塞进包里。可她又说:“零花钱带好了吗?”我不耐烦地说:“全都带好了!”可是她还不放心:“削水果的小刀也带上吧!”顺手又把小刀塞进了我的口袋。我说:“妈妈,我走了!”可她还在唠叨:“路上要小心,当心车子!累了,自己注意休息。我已经跨出门槛了,她还在碟碟不休地说:“早点回来,不要在马路上玩,不要跟同学吵架,要听老师的话……”
我来到学校上了车,只见妈妈也跟了上来,妈妈在车外喊:“启华,坐在靠窗的位子,免得晕车。”车子开远了,我在车厢里还看见她的嘴在蠕动,不知她又在唠叨些什么。
还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去少年宫参加演出。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一边催我快吃,一边说:“快吃,吃饱了,有了精力才能演好。”忽然,妈妈想起了什么,对我说:“今天我请了假,陪你去,看你演出。别摇头了,我已经打定主意。”下午,演出前,妈妈一会儿问:“慌不慌?准备好了没有?”一会儿又问:“你要小便吗!”我一个劲地摇头。唉,我竟有点讨厌她了。
你看,这就是爱唠叨的妈妈。在她的眼里我永远是个刚出壳的小鸡仔,她要永远保护着我,为我奔忙,为我操心。我衷心希望妈妈别再唠叨了,我已经长大了,会自觉做好每一件事的。
“写人”,相对而言要比“记事”容易。因为题材容易选择。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人作为模特儿,将他真实而生动地写下来。因此,要将“写人”的文章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那么,观察什么?分析什么呢?
一句话,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旦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便清楚了;不然,就成了无目的的观察。观察到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的体育老师》,小作者通过观察,就分析出了李老师的思想性格特点是“办事公正,赏罚分明”;而《我的妈妈》一文中,妈妈的性格特点是“爱唠叨”。
这一分析,这一概括,可以说是“写人”的第一道工序。没有这一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是很难写好文章的。这一能力必须在平时注意培养。
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清楚了,接着,便可以根据这一思想性格特点,对人物作进一步的重新观察;这一观察就有了目的性,即围绕这一思想性格特点,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这一观察必须仔细深入,绝不能马虎草率。
经过观察--分析--再观察,最后就要用语言--丰富的词汇、通畅的句子写下来。当然,应该具体描写的是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例文三我的邻居
========
胖胖的身体,矮矮的个头,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很有神采的眼睛。花白的头发,额角、眉宇已经出现了好些鱼尾纹。她就是我的邻居,李阿婆。
记得在我三岁时,妈妈在外地工作,爸爸也时常出差在外。家中没有一个人能照顾我。这时,李阿婆便将一双温暖的大手伸向我,挑起了抚养我的重担。
开始,我这个娇子还吃不惯李阿婆家的粗茶淡饭,常常闹着不吃饭。这可急坏了李阿婆,她为了让我吃好,尽量做些我爱吃的饭菜。可她自己却省吃俭用,瘦了,额角上增添了许多皱纹。
严冬渐渐地降临。李阿婆为了不让我冻着,特意买了毛线,为我打制出一件件的毛衣。
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发了高烧,李阿婆用体温表一量,呀!有39度!阿婆二话没说,抱起我,就向医院走去。
来到医院,李阿婆连忙给我挂号,医生确诊了是感冒,告诉阿婆,说只要打几针就行了。阿婆听了,皱起双眉。因为我最怕打针。她牵着我的小手,来到注射室,轻轻地将我抱上长椅。我抬起头,发现医生正举着注射器,细细的针头,冒出了白白的抗菌素。我心中十分害怕,全身无力,嘴里不住地说:“阿婆!阿婆……”阿婆听了,拉着我的小手,安慰我说:“阿婆在这儿,别怕!别怕!”
回家路上,我躺在阿婆的怀里,看见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停地闪烁着。马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只有阿婆在急匆匆地赶路……我躺在阿婆的怀中,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李阿婆也回到家乡去了。但她还是常常托人给我捎些当地的土产来。她对我说:“要记住,要发愤学习,做个有用的人。”
这篇作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均写得很具体,而且很感人。在思想感情上,超过了前面两篇作文。
为什么呢?
第一,作者对所描写的人物倾注了强烈的感情。他是深深地热爱李阿婆的。李阿婆不辞辛劳抚养“我”长大,小作者是怀着深厚的真挚的感情来写作的。一旦有了感情,心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所谓文章“一气呵成”,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感情,就会觉得没话说,文章也就干巴巴没几句话了。
怀有真情实感,这是将文章写具体的又一个经验。
第二,描写环境,对人物进行烘托,这是将文章写具体的另一个经验。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里,因此,要将人物写具体,还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下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我的邻居》写李阿婆抱“我”从医院就诊回来的路上,对自然环境作了描写:“我躺在阿婆的怀里,看见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停地闪烁着。马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只有阿婆在急匆匆地赶路……”看,就因为有了这段描写,更鲜明生动地烘托了阿婆的善良和蔼。
更多推荐
小学生作文讲义稿——怎样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