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状物”?
状,陈述和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陈述和描摹一个事物、一个物体。这也是小学生作文的一个内容。
那么,怎样把“状物”的文章写具体呢?换一句话说,将“状物”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是什么?
一、通过观察,捕捉事物的特点,将其特点写具体。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说动物吧,老虎的特点是凶猛,狐狸的特点是狡猾……再说植物吧,杨柳的特点是枝条柔软,松柏的特点是枝叶常青……看看桥梁吧,有南京的长江大桥,它的特点是雄伟壮观,由公路铁路双层桥组成;有乡村的独木小桥,它的特点是小巧玲珑,由一根独木组成……这一系列的事物给人印象最深的,也正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因此,在平时观察这些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捕捉住这些特点,然后进行具体的陈述和描摹。这样,往往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文一我喜爱的黄毛小鸭
================
放学回家路上,我看见一群人围着,便好奇地挤进人群,瞧,一只只黄毛小鸭子,在笼子里拼命地叫:“呷,呷,呷。”我拿出一元钱,买了两只可爱的鸭子。
回到家,我先把小鸭子放在一只大盒子里。小鸭子可爱极了,不停地叫着。只见它们小小的身子,遍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脖子很短;它们胆子小,可是偏偏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东张西望地在盒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巡逻监视敌人。它们的小脑袋圆圆的,眼睛长在脑袋的两侧,又黑又亮。那扁扁的嘴巴总合得很拢。小鸭子由于太小了,翅膀软软的。在瘦小的身子下有一双黄色小脚,脚趾问还有蹼相连呢,听妈妈说,这个蹼能帮助小鸭游泳哩。看着看着,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用我的脸颊去碰小鸭毛茸茸的黄毛,嘿,还真舒服呢。
不多久,我和小鸭子们交上了好朋友,我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一次,我放学回家,这对鸭子“呷,呷,呷”地跑出来接我进屋,等我拿出青菜来喂它们。我放下书包,把切得粉碎的青菜叶喂给它们吃,鸭子争先恐后地啄我切下的菜叶。它们的脑袋时而低下,时而抬起,一口一口地把青菜叶吃下肚子,真有趣。它们吃饱了,便随着我。我在草坪上躺着,它们就在草地上玩,玩够了,顺着我的手臂,爬到我的身上,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像是在寻找什么。我站起来,加快步子走,鸭子也加快步子走;我慢,它们也慢。小鸭子像一个个有学问的人,把小翅膀紧紧地贴在背上摇摇摆摆地来回走动。有时,我跑得很快,它们也跟着,拼命地跑,我还给它们戴上一顶小帽子,这样,它们在草地上跑更加显示出它们的可爱。玩累了,我便拿来了一盆水,让它们在那里游泳、喝水,它们拼命拍打着水花,水珠洒在它们的毛上,像是一件珍珠衣。它们在水里不时欢快地叫道:“呷呷!呷呷呷!……”
我爱我的黄毛小鸭,因为它们伴随我度过许多欢乐的时光!
例文二记松江斜塘浮桥
==============
夏末的一个傍晚,我们乘车前去观赏新近落成的松江斜塘浮桥。
车驶出县城约摸二十分钟,便到了黄浦江上游的古镇斜塘,放眼一看,便远远地看见了一座浮桥。在夕阳的余辉下,它像一只粗壮、巨大的手臂,连接着两岸;又像一条长而宽的黑绿色绸带,漂浮在水面上。
下了车,我们漫步桥头,领略着浮桥的风采,甚觉奇特,没见水泥筑成的雕有花纹的栏杆,没见水泥铺成的桥面,更没见坚实的桥墩、桥桩;只看见铁条加木板铺成的桥面,那是行人行走的人行道;而铁条加铁板筑成的桥面,则是汽车、自行车、拖拉机的车行道。
钢铁的力量是够强大的。我惊异地四处观察,是依靠了什么将这两条人行道和车行道稳稳当当地横架两岸的呢?我趴在铁条栏杆上低头观察。噢,我发现了,原来桥下有两组整整齐齐排列着72只大浮箱的浮墩,像72个庞然大物支撑着桥面;它是运用了物体沉浮的定律,借助了浮力的作用,将桥飞架两岸。怪不得它叫“浮桥”呢。
我停步在桥上,默默地倾听两个正在散步的老人谈天。
“近日鲜鱼活虾都赶上好价了吧?”一个老汉问。
“那当然罗,桥一造好,汽车开到家门口,塘里的鱼虾一出水就直送城里,可方便了!”另一个老汉喜气洋洋。
这时,一群群农民骑着自行车驶上了浮桥,车上满载着青菜、菱白、萝卜、鲜藕、红菱……向城里飞驰而去。浮桥将农村和城市连接起来了。
离开浮桥时,夜色已浓,桥上的路灯亮起来了。我驻步在桥面上依依不舍。夜行的人在行走,汽车、拖拉机都打开了车灯,自行车的铃声也不绝于耳,桥在起伏,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像行驶在微微颠簸的浪峰上;然而,它很坚实,有股子韧劲,巍然横亘在河面上。
这两篇“状物”的文章都捕捉住了各自的特点,具体地展开了陈述和描摹。
“黄毛小鸭”的特点是可爱。外形是可爱的:“遍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脖子很短;它们胆子小,可是偏偏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东张西望地在盒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巡逻监视敌人。”“那扁扁的嘴巴总合得很拢。”它们的行动更可爱:“我在草坪上躺着,它们就在草地上玩,玩够了,顺着我的手臂,爬到我的身上,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像是在寻找什么。”“我慢,它们也馒。小鸭子像一个个有学问的人,把小翅膀紧紧地贴在背上摇摇摆摆地来回走动。”小作者正是抓住了小鸭子的可爱,对它的外形、动作作了充分的描写,文章就显得具体了。
而《记松江斜塘浮桥》一文,对浮桥的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描摹得十分具体而鲜明。尤其对浮桥的静态--它的外观和组成,以及浮桥的动态--行人车辆行驶时的颤动,写得很具体、很生动。文章的内容也就具体和充实了。
二、将事物的作用写具体。
事物的作用,就是事物的用途。要比较完整地“状物”,除了具体地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还可以将它的作用写具体。
《记松江斜塘浮桥》,小作者不也写了它的作用吗?通过描写两个老汉的对话,通过记叙斜桥上行驶的车辆,写出浮桥将农村和城市连接起来了。
例文三小台灯
======
我小时候有许多玩具,什么大熊猫啦,哈巴狗啦……其中我最喜爱的是前几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妈妈给我买的那个玩具小台灯。小台灯真漂亮,如果你看了,心里一定也会喜欢。
小台灯的底座是一本用塑料做的厚厚的书.书上竖着一支像铅笔似的红色灯柱,灯柱上罩着一个大红色的灯罩。灯柱旁站着一只小鸡,它浑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小鸡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挺起胸,好像在为这漂亮、别致的台灯站岗呢!灯座上还有两个开关,红的是开,白的是关,只要装上电池,轻轻地一按红的开关,小小的灯泡里便射出柔和的光,似乎和平时用的真台灯一样。我非常喜爱这个玩具小台灯,就把它珍藏在玻璃柜里。
别看玩具台灯个子小,用处还真不少呢!有一次,我家周围突然停电,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整条里弄什么也看不见了。家里人都忙着找蜡烛。我想我有办法,就悄悄地摸到玻璃柜前,取出小台灯,轻轻地一按开关,刹那间,屋子里出现了一点光亮。没有想到,小小的台灯在黑暗中还显得很明亮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称赞玩具台灯好。爸爸说“别看这小台灯灯小不显眼,在紧要关头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呢!”奶奶说:“要不是这盏小台灯,我还要摸黑做饭呢!”灯座上的小黄鸡好像也在向我得意地点头微笑呢。
我抬头望了望窗外,弄堂里依然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窗洞里都是黑乎乎的,唯独我家的小台灯的微弱灯光透过窗户,给弄堂带来一丝光明,带来一丝生机。我想,节日之夜的万盏彩灯虽然令人陶醉,但这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却更令人神往,遐想联翩……
《小台灯》既写了台灯的外观特点,还注意具体地描写了它的作用。例如,在描写台灯--这盏玩具小台灯的开关时,小作者写道:“还有两个开关,红的是开,白的是关,只要装上电池,轻轻地一按红的开关,小小的灯泡里便射出柔和的光。似乎和平时用的真台灯一样。”这一特点描写,就为下文的“作用”作了铺垫。
关于小台灯的“作用”,写得具体而抒情。写了小台灯在断电时射出的光亮,写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它的称赞,尤其精彩的是“结尾”一段的描写,多么形象而抒情,真是“令人神往,遐想联翩”。
三、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写出事物的含义
事物的含义,就是指事物给人的启示,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如果能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写出一点事物的含义,可以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文四藕
==
我的家乡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她不但山青水秀,而且有着许多驰名中外的特产:西湖绸伞、龙井茶叶……但我最喜爱的,却是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西湖的藕。
八、九月,荷花谢了,一枝枝莲蓬老了,正是采藕的好季节。这时,玉色的藕上市了。西湖的藕,又大又白,一节连着一节,切开一看,许多小孔均匀地排列着,像是艺术家精心设计过的。切口有着缕缕藕丝,似春蚕吐出的银丝一般,连绵不绝,使人不禁想起了“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来。
藕还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它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
我最喜欢吃的是藕炒肉丝。每逢妈妈烧藕炒肉丝,我总迫不及待地夹上一大筷,往嘴里塞,吃得津津有味。还有藕丁、藕片,都那么脆嫩可口,使我百吃不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具有清凉清暑作用的西湖藕粉,它又凉又甜,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常常一口气吃上三大碗。
我之所以爱西湖的藕,是因为它无私地为那满湖的荷花提供丰富的养料,默默无闻地为西湖的美作出贡献。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荷花,常常使人赞不绝口。可是,当你在欣赏这高雅清秀的荷花时,可曾想到,正是藕深深地扎根在污泥里,为荷花吸取必需的养料,才能使荷花开得更艳、更美。当你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时,可曾想到终年埋藏在淤泥里的藕,竟也保持着洁白的身躯。
我爱西湖的藕!我要为西湖的藕唱一支赞歌!
作文《藕》既写了物体--藕的特点,藕的用途,还在最后一段以真挚的感情,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藕的高尚品质;而这一段描写也正是这篇作文的显著特色。它从藕的特点藕的用途而想开去,往思想意义的深处想,往思想意义的深处挖,从而写出了“当你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时,可曾想到终年埋藏在淤泥里的藕,竟也保持着洁白的身躯”这样的含义深刻的佳句。这样,也使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意义。
要写出事物的含义,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应该深入地观察、理解描写的事物。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它的特点,或它的外观,或它的作用)中,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说明的道理。《藕》一文便是从“藕还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荷花”这些表面现象中,让人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二、应该展开合理的大胆的想象,将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与具有丰富感情的人,与
人的某些品质联系起来;如果可能,还可以联想起名人的格言或某个哲理。《藕》不正是这样写的吗?
状,陈述和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陈述和描摹一个事物、一个物体。这也是小学生作文的一个内容。
那么,怎样把“状物”的文章写具体呢?换一句话说,将“状物”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是什么?
一、通过观察,捕捉事物的特点,将其特点写具体。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说动物吧,老虎的特点是凶猛,狐狸的特点是狡猾……再说植物吧,杨柳的特点是枝条柔软,松柏的特点是枝叶常青……看看桥梁吧,有南京的长江大桥,它的特点是雄伟壮观,由公路铁路双层桥组成;有乡村的独木小桥,它的特点是小巧玲珑,由一根独木组成……这一系列的事物给人印象最深的,也正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因此,在平时观察这些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捕捉住这些特点,然后进行具体的陈述和描摹。这样,往往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文一我喜爱的黄毛小鸭
================
放学回家路上,我看见一群人围着,便好奇地挤进人群,瞧,一只只黄毛小鸭子,在笼子里拼命地叫:“呷,呷,呷。”我拿出一元钱,买了两只可爱的鸭子。
回到家,我先把小鸭子放在一只大盒子里。小鸭子可爱极了,不停地叫着。只见它们小小的身子,遍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脖子很短;它们胆子小,可是偏偏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东张西望地在盒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巡逻监视敌人。它们的小脑袋圆圆的,眼睛长在脑袋的两侧,又黑又亮。那扁扁的嘴巴总合得很拢。小鸭子由于太小了,翅膀软软的。在瘦小的身子下有一双黄色小脚,脚趾问还有蹼相连呢,听妈妈说,这个蹼能帮助小鸭游泳哩。看着看着,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用我的脸颊去碰小鸭毛茸茸的黄毛,嘿,还真舒服呢。
不多久,我和小鸭子们交上了好朋友,我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一次,我放学回家,这对鸭子“呷,呷,呷”地跑出来接我进屋,等我拿出青菜来喂它们。我放下书包,把切得粉碎的青菜叶喂给它们吃,鸭子争先恐后地啄我切下的菜叶。它们的脑袋时而低下,时而抬起,一口一口地把青菜叶吃下肚子,真有趣。它们吃饱了,便随着我。我在草坪上躺着,它们就在草地上玩,玩够了,顺着我的手臂,爬到我的身上,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像是在寻找什么。我站起来,加快步子走,鸭子也加快步子走;我慢,它们也慢。小鸭子像一个个有学问的人,把小翅膀紧紧地贴在背上摇摇摆摆地来回走动。有时,我跑得很快,它们也跟着,拼命地跑,我还给它们戴上一顶小帽子,这样,它们在草地上跑更加显示出它们的可爱。玩累了,我便拿来了一盆水,让它们在那里游泳、喝水,它们拼命拍打着水花,水珠洒在它们的毛上,像是一件珍珠衣。它们在水里不时欢快地叫道:“呷呷!呷呷呷!……”
我爱我的黄毛小鸭,因为它们伴随我度过许多欢乐的时光!
例文二记松江斜塘浮桥
==============
夏末的一个傍晚,我们乘车前去观赏新近落成的松江斜塘浮桥。
车驶出县城约摸二十分钟,便到了黄浦江上游的古镇斜塘,放眼一看,便远远地看见了一座浮桥。在夕阳的余辉下,它像一只粗壮、巨大的手臂,连接着两岸;又像一条长而宽的黑绿色绸带,漂浮在水面上。
下了车,我们漫步桥头,领略着浮桥的风采,甚觉奇特,没见水泥筑成的雕有花纹的栏杆,没见水泥铺成的桥面,更没见坚实的桥墩、桥桩;只看见铁条加木板铺成的桥面,那是行人行走的人行道;而铁条加铁板筑成的桥面,则是汽车、自行车、拖拉机的车行道。
钢铁的力量是够强大的。我惊异地四处观察,是依靠了什么将这两条人行道和车行道稳稳当当地横架两岸的呢?我趴在铁条栏杆上低头观察。噢,我发现了,原来桥下有两组整整齐齐排列着72只大浮箱的浮墩,像72个庞然大物支撑着桥面;它是运用了物体沉浮的定律,借助了浮力的作用,将桥飞架两岸。怪不得它叫“浮桥”呢。
我停步在桥上,默默地倾听两个正在散步的老人谈天。
“近日鲜鱼活虾都赶上好价了吧?”一个老汉问。
“那当然罗,桥一造好,汽车开到家门口,塘里的鱼虾一出水就直送城里,可方便了!”另一个老汉喜气洋洋。
这时,一群群农民骑着自行车驶上了浮桥,车上满载着青菜、菱白、萝卜、鲜藕、红菱……向城里飞驰而去。浮桥将农村和城市连接起来了。
离开浮桥时,夜色已浓,桥上的路灯亮起来了。我驻步在桥面上依依不舍。夜行的人在行走,汽车、拖拉机都打开了车灯,自行车的铃声也不绝于耳,桥在起伏,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像行驶在微微颠簸的浪峰上;然而,它很坚实,有股子韧劲,巍然横亘在河面上。
这两篇“状物”的文章都捕捉住了各自的特点,具体地展开了陈述和描摹。
“黄毛小鸭”的特点是可爱。外形是可爱的:“遍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脖子很短;它们胆子小,可是偏偏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东张西望地在盒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巡逻监视敌人。”“那扁扁的嘴巴总合得很拢。”它们的行动更可爱:“我在草坪上躺着,它们就在草地上玩,玩够了,顺着我的手臂,爬到我的身上,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像是在寻找什么。”“我慢,它们也馒。小鸭子像一个个有学问的人,把小翅膀紧紧地贴在背上摇摇摆摆地来回走动。”小作者正是抓住了小鸭子的可爱,对它的外形、动作作了充分的描写,文章就显得具体了。
而《记松江斜塘浮桥》一文,对浮桥的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描摹得十分具体而鲜明。尤其对浮桥的静态--它的外观和组成,以及浮桥的动态--行人车辆行驶时的颤动,写得很具体、很生动。文章的内容也就具体和充实了。
二、将事物的作用写具体。
事物的作用,就是事物的用途。要比较完整地“状物”,除了具体地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还可以将它的作用写具体。
《记松江斜塘浮桥》,小作者不也写了它的作用吗?通过描写两个老汉的对话,通过记叙斜桥上行驶的车辆,写出浮桥将农村和城市连接起来了。
例文三小台灯
======
我小时候有许多玩具,什么大熊猫啦,哈巴狗啦……其中我最喜爱的是前几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妈妈给我买的那个玩具小台灯。小台灯真漂亮,如果你看了,心里一定也会喜欢。
小台灯的底座是一本用塑料做的厚厚的书.书上竖着一支像铅笔似的红色灯柱,灯柱上罩着一个大红色的灯罩。灯柱旁站着一只小鸡,它浑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小鸡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挺起胸,好像在为这漂亮、别致的台灯站岗呢!灯座上还有两个开关,红的是开,白的是关,只要装上电池,轻轻地一按红的开关,小小的灯泡里便射出柔和的光,似乎和平时用的真台灯一样。我非常喜爱这个玩具小台灯,就把它珍藏在玻璃柜里。
别看玩具台灯个子小,用处还真不少呢!有一次,我家周围突然停电,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整条里弄什么也看不见了。家里人都忙着找蜡烛。我想我有办法,就悄悄地摸到玻璃柜前,取出小台灯,轻轻地一按开关,刹那间,屋子里出现了一点光亮。没有想到,小小的台灯在黑暗中还显得很明亮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称赞玩具台灯好。爸爸说“别看这小台灯灯小不显眼,在紧要关头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呢!”奶奶说:“要不是这盏小台灯,我还要摸黑做饭呢!”灯座上的小黄鸡好像也在向我得意地点头微笑呢。
我抬头望了望窗外,弄堂里依然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窗洞里都是黑乎乎的,唯独我家的小台灯的微弱灯光透过窗户,给弄堂带来一丝光明,带来一丝生机。我想,节日之夜的万盏彩灯虽然令人陶醉,但这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却更令人神往,遐想联翩……
《小台灯》既写了台灯的外观特点,还注意具体地描写了它的作用。例如,在描写台灯--这盏玩具小台灯的开关时,小作者写道:“还有两个开关,红的是开,白的是关,只要装上电池,轻轻地一按红的开关,小小的灯泡里便射出柔和的光。似乎和平时用的真台灯一样。”这一特点描写,就为下文的“作用”作了铺垫。
关于小台灯的“作用”,写得具体而抒情。写了小台灯在断电时射出的光亮,写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它的称赞,尤其精彩的是“结尾”一段的描写,多么形象而抒情,真是“令人神往,遐想联翩”。
三、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写出事物的含义
事物的含义,就是指事物给人的启示,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如果能适当地恰如其分地写出一点事物的含义,可以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文四藕
==
我的家乡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她不但山青水秀,而且有着许多驰名中外的特产:西湖绸伞、龙井茶叶……但我最喜爱的,却是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西湖的藕。
八、九月,荷花谢了,一枝枝莲蓬老了,正是采藕的好季节。这时,玉色的藕上市了。西湖的藕,又大又白,一节连着一节,切开一看,许多小孔均匀地排列着,像是艺术家精心设计过的。切口有着缕缕藕丝,似春蚕吐出的银丝一般,连绵不绝,使人不禁想起了“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来。
藕还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它可以做出许多美味佳肴。
我最喜欢吃的是藕炒肉丝。每逢妈妈烧藕炒肉丝,我总迫不及待地夹上一大筷,往嘴里塞,吃得津津有味。还有藕丁、藕片,都那么脆嫩可口,使我百吃不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具有清凉清暑作用的西湖藕粉,它又凉又甜,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常常一口气吃上三大碗。
我之所以爱西湖的藕,是因为它无私地为那满湖的荷花提供丰富的养料,默默无闻地为西湖的美作出贡献。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荷花,常常使人赞不绝口。可是,当你在欣赏这高雅清秀的荷花时,可曾想到,正是藕深深地扎根在污泥里,为荷花吸取必需的养料,才能使荷花开得更艳、更美。当你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时,可曾想到终年埋藏在淤泥里的藕,竟也保持着洁白的身躯。
我爱西湖的藕!我要为西湖的藕唱一支赞歌!
作文《藕》既写了物体--藕的特点,藕的用途,还在最后一段以真挚的感情,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藕的高尚品质;而这一段描写也正是这篇作文的显著特色。它从藕的特点藕的用途而想开去,往思想意义的深处想,往思想意义的深处挖,从而写出了“当你赞扬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时,可曾想到终年埋藏在淤泥里的藕,竟也保持着洁白的身躯”这样的含义深刻的佳句。这样,也使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意义。
要写出事物的含义,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应该深入地观察、理解描写的事物。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它的特点,或它的外观,或它的作用)中,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说明的道理。《藕》一文便是从“藕还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荷花”这些表面现象中,让人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二、应该展开合理的大胆的想象,将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与具有丰富感情的人,与
人的某些品质联系起来;如果可能,还可以联想起名人的格言或某个哲理。《藕》不正是这样写的吗?
更多推荐
小学生作文讲义稿——将“状物”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是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