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意〔1〕可以择士,而不可以择君乎?"姑尝两而进之。谁以为二君,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曰:"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2〕非天下之情也。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3〕也"。是故退〔4〕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5〕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6〕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疠疫〔7〕,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8〕矣。不识将择之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兼,此言行拂也。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注解】〔1〕意:抑或,或许。〔2〕泰:通"太"。〔3〕隙:缝隙。〔4〕退:退下来。〔5〕明君:圣明的君主。〔6〕常:通"尝",尝试,试着。〔7〕疠疫:瘟疫。〔8〕众:多。
【译文】然而天下的士人,非难兼的话还未停止,说:"抑或可以选择于士人,而不可以选择于君主?"姑且从两方面去推论。假设两个君主,使其中一个主张兼的学说,使其中一个主张别的学说。所以主张别的君主说:"我怎么能认为百姓的身体,如同我的身体?这太不符合天下的情理。人生于世上没有多长时间,譬如马车奔过缝隙"。所以退下来对待百姓,饥饿了不给食物,寒冷了不给衣服,生了病不侍养,死亡了不埋葬。主张别的君主说话这样,行动也是这样。主张兼的君主不这样说话,行动也不是这样,说:"我听说做天下圣明的君主,必须先照顾百姓的身体,然后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可以做天下圣明的君主"。所以退下来对待百姓,饥饿了给食物,寒冷了给衣服,生了病侍养,死亡了埋葬。主张兼的君主说话这样,行动也是这样。然而这两个君主,言语不同而行动也相反吧?尝试着让这两个君主言必信,行必果,使他们言行一致,犹如符节相合,只要说了就做到。然而敢问:今年发生瘟疫,许多百姓都勤苦却挨冻受饿,被抛弃死在沟壑中,已经有许多了。不知道百姓将如何选择这两个君主?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天下无论愚夫愚妇,即使非难兼的人,必然认为选择主张兼的君主是对的。言语非难兼,选择却是兼,这是言行不一啊。不知道天下所以都听到兼而非难的人,是什么原因呢?
【注解】〔1〕意:抑或,或许。〔2〕泰:通"太"。〔3〕隙:缝隙。〔4〕退:退下来。〔5〕明君:圣明的君主。〔6〕常:通"尝",尝试,试着。〔7〕疠疫:瘟疫。〔8〕众:多。
【译文】然而天下的士人,非难兼的话还未停止,说:"抑或可以选择于士人,而不可以选择于君主?"姑且从两方面去推论。假设两个君主,使其中一个主张兼的学说,使其中一个主张别的学说。所以主张别的君主说:"我怎么能认为百姓的身体,如同我的身体?这太不符合天下的情理。人生于世上没有多长时间,譬如马车奔过缝隙"。所以退下来对待百姓,饥饿了不给食物,寒冷了不给衣服,生了病不侍养,死亡了不埋葬。主张别的君主说话这样,行动也是这样。主张兼的君主不这样说话,行动也不是这样,说:"我听说做天下圣明的君主,必须先照顾百姓的身体,然后照顾自己的身体,然后可以做天下圣明的君主"。所以退下来对待百姓,饥饿了给食物,寒冷了给衣服,生了病侍养,死亡了埋葬。主张兼的君主说话这样,行动也是这样。然而这两个君主,言语不同而行动也相反吧?尝试着让这两个君主言必信,行必果,使他们言行一致,犹如符节相合,只要说了就做到。然而敢问:今年发生瘟疫,许多百姓都勤苦却挨冻受饿,被抛弃死在沟壑中,已经有许多了。不知道百姓将如何选择这两个君主?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天下无论愚夫愚妇,即使非难兼的人,必然认为选择主张兼的君主是对的。言语非难兼,选择却是兼,这是言行不一啊。不知道天下所以都听到兼而非难的人,是什么原因呢?
更多推荐
《墨子》原文及翻译——墨子兼爱(十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