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犹未止也,曰:"兼即仁矣,义矣;虽然〔1〕,岂可为哉?吾譬兼之有可为也,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2〕。故兼者,直愿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3〕者亲行之"。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4〕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5〕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
【注解】〔1〕虽然:即使这样。〔2〕犹挈:如同举着。超:越,渡。〔3〕先圣六王:即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4〕镂:镂刻,雕刻。〔5〕私:偏私,私心。
【译文】然而天下的士人,非难兼的话,还没有停止,说:"兼既然是仁爱的、正义的,即使这样,怎么能做到?我说兼不可做到,如同举着泰山以越过长江、黄河。所以,兼只不过是一种心愿,哪里是可行的事呢?"墨子说:"举着泰山越过长江、黄河,自古到今,产生人类以来不曾有这样的事。现在所说的普遍相爱,互相兴利,这是自先圣六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亲自实行的"。怎么知道这是先圣六王亲自实行的?墨子说:"我并非与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里,亲自听到他们说话,看见他们相貌,因为从他们记载在竹帛,镂刻在金石,雕刻在盘盂,传留到后世子孙的言行知道的"。《泰誓》说:"周文王如同日月照耀,光芒达到四方,照到西方小国"。这是说周文王普遍相爱天下是如此博大,如同日月,普遍照亮天下没有任何偏私。这就是所说的周文王普遍相爱,墨子所说的兼,就是取法于周文王。
【注解】〔1〕虽然:即使这样。〔2〕犹挈:如同举着。超:越,渡。〔3〕先圣六王:即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4〕镂:镂刻,雕刻。〔5〕私:偏私,私心。
【译文】然而天下的士人,非难兼的话,还没有停止,说:"兼既然是仁爱的、正义的,即使这样,怎么能做到?我说兼不可做到,如同举着泰山以越过长江、黄河。所以,兼只不过是一种心愿,哪里是可行的事呢?"墨子说:"举着泰山越过长江、黄河,自古到今,产生人类以来不曾有这样的事。现在所说的普遍相爱,互相兴利,这是自先圣六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亲自实行的"。怎么知道这是先圣六王亲自实行的?墨子说:"我并非与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里,亲自听到他们说话,看见他们相貌,因为从他们记载在竹帛,镂刻在金石,雕刻在盘盂,传留到后世子孙的言行知道的"。《泰誓》说:"周文王如同日月照耀,光芒达到四方,照到西方小国"。这是说周文王普遍相爱天下是如此博大,如同日月,普遍照亮天下没有任何偏私。这就是所说的周文王普遍相爱,墨子所说的兼,就是取法于周文王。
更多推荐
《墨子》原文及翻译——墨子兼爱(十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