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1〕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也"。子墨子曰: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2〕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傅子〔3〕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4〕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5〕之。以此效大国,则大国之君说〔6〕。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7〕之费,以争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8〕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9〕矣。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10〕,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注解】〔1〕地:土地。〔2〕立:迅速。〔3〕傅子:孺子。〔4〕信效:效,通"交",以信义交往。〔5〕共:通"供",供应。〔6〕说:通"悦"。〔7〕师举:出师。〔8〕督:督率。〔9〕巨务:大的事务。〔10〕尚:通"上"。中:合乎。
  【译文】喜欢攻伐的君主又粉饰他的学说道:"我不是认为金玉、百姓、土地不足,我想在天下立下道义的名声,以德行求之于诸侯"。墨子说:现在如果有能够在天下立下道义的名声,以德行求之于诸侯的人,天下诸侯的归服可立刻得到。天下处于攻伐的时间很久了,好像孺子做马一样。现在如果有能够以信义交好并有利于天下诸侯的人,大国攻伐的不义之事,则同时忧患;大国攻打小国,则同时援救。小国的城郭不完备,必定使人修筑,布匹粮食断绝就送给它,财物不足够就供应它。用这种方式结交大国,那大国的国君喜欢。别人疲劳我安逸,那么我的队伍强大。对待百姓宽厚惠爱,以和缓改变急迫,百姓必定听命。将攻伐战争改为治理国家,功绩必加倍。计算我军兴兵的费用,以用于安抚疲惫的诸侯,那么必然可以得到丰厚的利益。以正义督率,以仁义立名,必须尽力宽待我的民众,取信于我的军队,以这种方式援助诸侯的军队,那么将天下无敌,为利天下的好处数不胜数。这是天下的利益,而王公大人不知道利用,这可以说不知道有利于天下的大事。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内心确实想追求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如果还是频繁地发动战争,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害。现在想追求仁义,想做高尚的士人,上想合乎圣王之道,下想合乎国家百姓的利益,所以对反对攻伐的学说,而不可不明察。
  【评析】本篇以严密的逻辑,大量的事实,反驳了喜欢攻战的国君的种种歪理邪说。兴兵出师,侵入别国领土,刈割庄稼,夺杀牲畜,残杀百姓,掠夺土地,损不足而增有余,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神,下不利于国家百姓。至于喜欢攻伐的国君以攻伐战争做为立名天下,以德行结交诸侯的方法,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如果真的想立名天下,以德行结交诸侯,就应当反对攻伐之说,援助诸侯,制止战争,帮助别国,这才是天下的"要务",是国君和王公大人所应当明察的。

更多推荐

《墨子》原文及翻译——墨子非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