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考研数学?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本文共6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考研数学 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

考研数学 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

要有一个有针对性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首先要看所选用的是不是覆盖你要考试科目的所有知识点;其次要看教材中的题型是不是覆盖了所有知识点;最后要看教材中所有题型对应的题目是不是达到了考研要求题型的.数量。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对于大家学习来讲觉得学习方法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有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呢,和同学们交流时可能也谈到了一些学习方法、问题,但别人的学习方法用到你身上是不是有效呢?

不要太看重学习方法

其实大家太看中学习方法了,对于考研数学来讲选取一本好的资料才是最关键的。同样是学习数学,有的人看了很多本书但考研分数还没有考到100分,那是因为他看的这些书没有覆盖考研当中的所有知识点;有的同学看的书覆盖了所有考研知识点但考研成绩仍然没有达到100分,那是因为他做的题目不够;有的同学看的书覆盖了知识点也做了足够的题,可能是5000或者8000题,但也没有考取100分,他所做的题目题型没有覆盖考研中的所有题型;有的同学看的书知识点也全、题型也够、数量也够,但仍然没有考到100分,那是因为他所做的题目质量不好。其实考研数学来讲共有600左右的知识点,每种知识点平均有两三种题型,而每种题型训练2-3道题左右就可以掌握该题型所对应的知识点。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其实只要你平均每天拿出6.5小时来复习考研的东西就可以了,数学复习你只要900小时就足够了,平均每天学习3小时左右,至于做题正常条件下每题8分钟左右,每天练习10道题左右就可以。有的同学说现在学校还要上课怎么能够保证学习时间呢?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这里要注意的是平均时间,你不可能每天都在上课,现在学校课程比较多的同学要利用周末补充平时没有学完的学习内容。基本上要每两周保持和我们的计划同步就可以了。

篇2:考研数学复习教材

考研数学复习教材

新年伊始,首先祝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新年快乐!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从新春开始,春总是给人以新生的感觉,已经历过的不快或不如意可以从此尘封,一个全新的你款款走来,难道你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潜力正蠢蠢欲动、整装待发吗?

数学让一些同学望而生畏,但同时也给了同学们驯服“野马”的机会,如果能投入精力,开动脑细胞,很快就会体会到征服难题后的快乐!现在阶段对于考研数学的复习来说,还处于阅读教材,熟悉基础,掌握定理,理解概念的时期。复习初期仍然是以教材为主,先巩固好基础,后面的强化提高才会得心应手!

以下是蔡老师给同学们考研数学复习教材的选择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数学一数学二的同学可选用:

1、《高等数学》(上下册) 第五版或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2、《线性代数》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浙江大学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数学二的同学不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三的同学可选用:

1、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线性代数》吴传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吴传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快乐!

篇3:考研数学 一本一纲 有针对性复习

考研数学 一本一纲 有针对性复习

考研数学单选题和证明题解题技巧汇总

2014考研高数复习重基础有层次

2014考研数学 秋季复习详细规划指导

考研数学:用简单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一、考试内容:

考研数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时还分为四个类别,即:数一、数二、数三和数四,报考不同的专业要求考核不同的数学类别。考研 教育网

一般来说,“数学一”适用的招生专业主要有工学门类的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以及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数学二”适用的招生专业主要有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二级学科、专业等。“数学三”适用的招生专业有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以及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专业。“数学四”主要是针对经济类学科。但具体考数学几还要以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为准。

二、命题趋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基本倾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命题。由于从开始,全国各个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所以试题的难度在这几年均有所降低。

三、命题原则: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学试题以考察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在此基础上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遵循下列原则:

1.科学性与公平性原则

作为公共基础课,考研数学试题以基础性、生活类试题为主,尽量避免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过于专业和抽象难懂的内容。

2.覆盖全面的原则

考研数学试题的内容要求涵盖所有考纲要求考核的内容,尤其要涵盖数(一)、数(二)、数(三)、数(四)相区别之处。

3.控制难易度的原则

考研数学试题要求以中等偏上的题为主,考试及格率控制在30%-40%.

4.控制题量的原则

考研数学试题的题量控制在20―23道之间(一般6道填空题,8道选择题,9道解答题),保证考生基本能答完试题并有时间检查。

其次,就要准备复习了。数学首轮复习我们的指导原则是:一纲一本,基础为重。加强练习,灵活应用。

一、一纲一本,注重基础:

“纲”是《数学考试大纲》,“本”为课本。虽然今年的数学纲尚未颁布,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研数学的基本内容一般变化不大,考生可以参照去年的大纲和试题进行复习。详细了解本专业应考的数学卷种的基本要求,考试的题型、类别和难易度,以便更好的展开复习。凡是在大纲中表述为“会”、“理解”、“掌握”等的考试内容往往都是主要考点,务必要作为复习的重点。

数学复习不像英语、政治对辅导书的依赖性很大,主要靠课本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翻一下数学大纲,上面列出的知识点全部来源于课本。同学们一定要老老实实参照大纲的要求把原来的课本找出来,按照大纲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定理准确把握。

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实的基础,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对基本运算的熟练和高正确率,对最基本的一些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加强练习,灵活应用:

研究生数学考试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要看你解题的真功夫,而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所以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书不做题,每天可以做适量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考试重点、难点以及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弥补自己的缺陷、把握重难点。

近年来的数学考研试题的一大特征是要求考生能将一些范围并不固定的几何、物理或者其它问题先建模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解答。(理工类已考过井底清污、雪堆融化、攀岩选址、压力计算、海洋勘测、汽锤作功、飞机滑行等问题)考研也考“熟练”度,只有通过针对性地实际训练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巩固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结论。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总结解题的技巧、套路,积累经验,把分散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触类旁通,熟能生巧后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篇4:考研数学 如何选择复习资料

何时开始数学复习,这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春季,也就是现在就可以投入复习了。考研辅导专家建议大家报数学春季基础班,可以初步树立自己的复习思路,为自己的复习起一个好头。

复习分为四个阶段

考研数学的复习进程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四轮,第一个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主攻教材和课本,达到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第二个阶段是强化训练阶段,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书阶段,全面地掌握各类知识点,并且详细地做笔记,达到题型健全和题量广泛的目的;第三个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是通过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和分析来完成;最后一个阶段是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较短,主要是做一些题目来达到稳定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并且再次地强化之前所记忆的知识点。

如何选择参考书

篇5:考研数学 如何选择复习资料

数学资料有两类,一类是复习教科书,一类是考研辅导专家针对考研而编写的资料。教科书应是深广度适当,叙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便于自学的正规出版物,如浙大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同济版的《线性代数》(第三版)或北大版的《高等代数》;辅导书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选择的资料要紧扣考纲,不要购买含大量超纲内容的考研辅导资料。考生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资料不在多,关键在看透、掌握。

找准复习重心

有了明确的学习重心,有了完整的复习主干,有了良好的复习方法,接下来就是要考察考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不要在复习开始的阶段就拿大量的试题来做,做题虽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等都没有掌握好的话,做题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而且只能是倍受打击。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在数学复习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强化期,大家万万不可只用眼看,一定要亲手进行推导。当时认识自己看的很明白了,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参考书就是你这个阶段复习的重要武器,按着顺序慢慢来,一点一点来,一章一章的复习,先掌握知识,再在试题中检验自己。

篇6:考研数学教材复习技巧

更多考研相关内容推荐

考研数学教材复习技巧

一、找关键词

高数、线代和概率中有很多概念、性质和定理。其中一些很长,使考生难以把握关键点。这时考生可以试着找找关键词。一旦找到合适的关键词,长长的知识点的重要信息就浓缩在几个关键词中。

以二次型为例,定义比较长,且字母较多。如果我们用“二次齐次多项式”作为关键词,那掌握起来就方便多了。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

有些内容的关键词不好找,这时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个不错的选择。举例如下:

高数极值和拐点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极值即局部的最值拐点即凹凸性的分界点。

线性代数向量部分的几个定理可以概括为:整体无关推部分无关向量组无关推延伸组无关一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组不能由个数比它少的向量组线性表出。

三、梳理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结构有助于考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进而把书变薄。

以高数第一章为例,第一章内容为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包括定义、运算、性质和分类极限包括定义、性质和计算连续包括连续、间断点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每一部分内容还可以展开。

四、做题而非看题

有考生习惯于看题(题目和解析),可能是觉得自己基础薄弱,多看看,把基础打牢后再动手做题也可能是懒,觉得做题费劲,而看题舒服些。

不能说看题没有收获,见多识广后总对思路有些启发。但相对于做题来说,看题的效果要小很多。

从主动性上看,看还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自己的思路被写解析的人的思路牵引而做题则是主动思考的过程。

从经验上看,相信考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道题不会做,看解析会了,合上书,自己做还是感觉磕磕绊绊。

效果差意味着没有把握到这道题的关键,没有掌握好解法,也就谈不上把书变薄了。

五、对照考纲做题

教材的内容要用考纲筛选,习题也有要用考纲筛选,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也顺带把任务变少,把书变薄了。

六、舍得的智慧

有考生抱着“多方面复习”的理念,坚持把每个考点、每道课后习题都搞定。

精神可嘉,但并不可行:有一些考点偏理论,且相对独立(如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想在基础阶段理解得很透彻有一定难度,与其花大量时间与其较劲。

不如把精力用在其它重要考点上,把这部分内容往后放,甚至到强化阶段再看也不迟有一些偏概念、偏证明的题,思考再三也搞不定,不妨先标出来,暂且搁置,把主要精力用在偏计算的题目上,之后再杀个回马枪!

考研数学需要备考细心和避免误区

一、听懂了就是真的懂了吗

很多同学在数学复习的时候会面临一个最苦恼的问题,我明明都听懂了,可是一到做题就不会,甚至是完全没有思路,不知该从何下手?

面对这一点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你听懂的东西其实都是别人的!

我们在数学复习的时候大家一定都会听一些培训机构的网络课程,而讲课的老师们往往都是各大机构的王牌教师,实力担当。这些讲师往往会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讲得非常透彻,让我们一听就懂,但是此时其实是我们是自认为自己懂了而已。

因为我们如果想获取知识,是须要经过“思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须是我们主动完成的!

而当我们听课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被动”过程,老师们过多年的经验把复杂的知识点讲的非常简单以便于我们理解,而我们所听到东西其实是老师们思考后的结果,当我们获取这一结果时并没有进行重要的“思考的过程”,所以就会产生上面发生的问题,我明明都听懂了,但是做题缺不知从何下手!

问题就在于听课是被动接受的,我们没有去思考,但是怎么解决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我们无论听谁的课,怎么听课,其实都是被动的过程,这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就是听完课程立刻找题练习,我们过做题这一主动方式来进行思考这个过程。

练习的题目不是简单的做几道例题,而是需要我们做10-20道题目来对刚刚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解。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是如果不把这件事说明白,大家很难意识道这点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与数学这个学科上,理工科的同学们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也已经会存在同样的问题,既然现在已经讲明白了,就希望大家认真对待!

二、喜欢连续看视频课程不做题目

这点其实跟上一个问题本质是相同的,但是这点却又是普遍存在于大家身上的,所以要拿出来单独讲下,须把问题说到根上大家才能有正确的意识。

很多同学在考研复习的时候都存在这个问题,看视频课程一节接着一节往下看,计划这等这章都看完再去做题,等到做题的时候发现题目不会做甚至是没思路,前面所讲的内容有的已经忘记,然后再去重新看课程去。

同学们其实能够意识到看视频课程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而再回去找补时又会浪费很多时间。

其实大家心里潜意识中是抵触数学的,更是反感做题的,而听课这个被动的过程其实大家还是很“乐在其中”的,听课不用太多的思考直接接受老师的经验让我们感觉听懂了就是自己懂了,有种成就感。

而做题是需要我们主动完成的,需要我们动脑思考动手计算,是个辛苦活,一旦题目不会做还会让我们感到挫败,这其实就是大家不愿意做题而跟乐于听课的原因!这也就是大家学不好数学的一大原因。

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学完一节就去做相应的题目,这样可以很好的理解刚刚学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到的东西真正的沉淀在自己的大脑里。

三、经验贴中的“全书刷三遍”就足够了吗?

这个问题在之前“关于数学复习计划的文章”中是有许多同学在评论区留言的,很多同学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全书刷三遍,不做1000题或1800题可以吗?”

对于“全书刷三遍,数学就没问题”这个观点其实是广泛存于网络上的经验贴中的,小编在备考前同大家一样喜欢搜索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经验贴,知乎,贴吧经常会看到这个观点。

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仅仅是全书刷三遍还是不够的!其实在复习全书36讲等辅导书籍中的题目是比较少的,而且题目的设置是每个类型题都有一两道题目,虽然涵盖的题型比较全,但是在题量上实在是太少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关于中值定理的部分大家应该都已经复习过了,应该知道这里题目出的花样是多的了,也是大家比较苦恼的,而在全书或者36讲等辅导教材中这部分的练习题目会根据中值定理相应的类型设置2-3道题目,再设置一些组合型的题目。

但是本章是需要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完全吃透,显然全书之类的书籍在题量上是不够的。而且在训练计算能力这个方面是需要练习大量的题目的,全书之类的复习教材显然是不够的!

给大家的建议是全书之类的辅导教材是需要刷三遍的,但是还是建议大家选择一本习题书,大量练习下题目,不要觉得1000题或者1800题太难就放弃,而过去年的考试,小编也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适量做一些难题是非常有要的。

一但考场上碰到难题,对于其他同学可能无从下手,而对于经验丰富的你也就是平时练习难度,从容面对就好。

四、过于迷恋技巧,渴望一招解决所有

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很乐与听老师们“讲技巧”期待一个技巧解决所有难题。因为数学题目既要想又要算实在太麻烦,而一个技巧却能轻松解决题目!

有人爱听就肯定有人要讲,有的小机构会推出一些技巧班,讲完在给大家找些对应技巧的题目,大家听着很开心,做这很痛快,可是这些题目考研会考吗?

首先做题是有套路的,看到已知条件想到对应方法,对应解题思路,这是可取的。但是对于解题技巧建议大家不要过度迷恋,大家其实等复习久了就会发现越好的技巧适用的题目局限性就越大,题目的类型就越固定,而在考研的数学卷子上很少会出现这类题目。

建议大家不要对技巧过于执着,数学想考高分只能凭真本事,没有捷径可走!

五、把看题等同于做题

由于考研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考生买了资料,只是匆匆忙忙地看书而不动手练习,一眼扫过去似乎都会了,可是做起来不是写得逻辑混乱就是干脆不知道怎么写。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能有半点的疏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地复习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我们之所以要去解题,根本的目的是要把整个知识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地串联起来。

过动手练习,我们还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解题和运算的熟练程度,要知道三个小时那么大的题量,本身就是对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一种考察,而且现在的判卷都是分步给分的,怎么做答有效果,这些都要过自己不断地摸索去体会。

六、做题翻书查公式,考前背会不就好?

最后这点不用多说了吧,普遍毛病,做题爱翻书找公式,这点是所有人都会存在的问题!都知道数学是理科,没想到要背的东西不少吧!

各种各样的公式,又多又杂还相似,背了忘,忘了在去背,好不容易记下了,写出来一看,背窜了!给大家折磨的只想撕书!

对于背公式这点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考前背一背,喝前摇一摇,公式考前现背就好!有人就认为公式须学后就背不留尾巴!

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建议大家尽量把公式背好,如果等到考前现背并不是来不及,而是大家想想啊,还有一个大科目你把他放在最后去背啊,政治啊!这个完全可以累死你的,有可能你会说不就是几张肖老师的卷子吗,好背!

但是实话告诉你,每年都有好多人背不下来,背不完!这时候你在想想,我数学公式还没背啊,上火不!考数学的都是理工科谁专业课还没点公式或者要背的概念!全放在最后,画面太美了吧!

考研数学的口诀记忆技巧

一、正态方和卡方(x2)出,卡方相除变F

二、若想得到t分布,一正n卡再相除

第一个口诀的意思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平方和可以生成卡方分布,而两卡方分布除以其维数之后相除可以生成F分步,第二个口诀的意思是标准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相除可以得到分布。

参数的矩估计量(值)、最大似然估计量(值)也是经常考的。很多同学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感觉到束手无策。题目中给出的样本值完全用不上。

其实这样的题目非常简单。只要你掌握了矩估计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的原理,按照固定的程序去做就可以了。矩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样本的阶原点矩作为总体的阶原点矩。矩估计法的解题思路是:

(1)当只有一个未知参数时,我们就用样本的一阶原点矩即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的一阶原点矩即期望,解出未知参数,就是其矩估计量。

(2)如果有两个未知参数,那么除了要用一阶矩来估计外,还要用二阶矩来估计。因为两个未知数,需要两个方程才能解出。解出未知参数,就是矩估计量。考纲上只要求掌握一阶、二阶矩。

最大似然估计法的最大困难在于正确写出似然函数,它是根据总体的分布律或密度函数写出的,我们给大家一个口诀,方便大家记忆。

三、样本总体相互换,矩法估计很方便

四、似然函数分开算,对数求导得零蛋

第一条口诀的意思是用样本的矩来替换总体的矩,就可以算出参数的矩估计第二个口诀的意思是把似然函数中的未知参数当成变量,求出其驻点,在具体计算的时候就是在似然函数两边求对数,然后求参数的驻点,即为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更多推荐

考研数学?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