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en是什么意思en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炒鱿鱼的英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
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
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
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
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
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寻找规律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
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能灵活
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来
总结一下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最上面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块二、复习梳理
(一)画图。
1.用画图法解决问题。(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1)
“星期五菜谱”)
学生试做后交流汇报。
2.用画图法帮助我们直观理解。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2)中“数的认识”、“数的
运算”、“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情景图)
(1)观察这三幅图,想一想,你懂得了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交流汇报。
3.用画图法分析数量关系。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问题1(3)中动物车展关系图)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2)说一说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结合学生回答,归纳小结:用画图法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直观理
解,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列表。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2(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教材的表格中记录信息,并进行推理。
2.学生汇报结果,说一说推理过程。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2(2))
1.观察表格,说一说妙想10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的。
2.指名汇报。
提问: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列表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
结合学生回答,归纳小结: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
理:有助于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三)猜想与尝试。
谈话: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先经过猜想,再经过实验证明得
到结果,这也是科学发现的策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3“鸡兔同笼”)
(1)引导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3)指名汇报。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3“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的主题图)
(1)提问: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追问: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用V=sh进行计算呢?请你
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引导学生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再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
(四)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问题4)
看题思考:从2、3、4个参赛人数中寻找解题规律。
指名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从表中可以发现,当有n人参加比赛时,
就会有1+2+3+…+(n-1)场比赛。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时总结并完善知识点。
六、作业设计
1.胜利车场3月份生产汽车50辆,4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1/5,4
月份生产汽车多少辆?
2.师生共30人去参观科技馆,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
20元,共花去900元,学生与老师各多少人?
3.在A、B、C三人中,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售货员。
知道:
(1)B比售货员年龄大;
(2)A和工人不是出生在同一年;
(3)工人比B年龄小。
请判断,哪位是教师,哪位是工人,哪位是售货员。
4.六一节那天,有6位家长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老师和每一位到
来的家长都要握手,而每一位家长之间也都要握手,那么握手的次数
一共是多少次?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法
2.列表法
3.猜想与尝试
4.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八、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最后一课时,考虑
到小学与中学数学学习的衔接,用一课时完成,课堂密度较大,四种
解题策略复习梳理虽然基本完成,但是梳理还不够透彻。1.用画图帮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分为两块——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1、纵向分析: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
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
因此苏教版国标本教材:1)在教材编写上,分六次安排了不同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上——列表法;四下——画图法;五上——枚举
(一一列举)法;五下——倒推法;六上——替换法;六下——转化
法。其中学习一一列举法和倒推法都要建立在列表法和画图法的基础
上,替换法和转化法是独立的。但相似的是:这些策略一般都应用于
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材中例题的安排上,基本都是以学生生活中的情况为例
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取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再
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提炼本质的认识。例如:倒推策略中的例题1,学
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算出原来杯子里有多少毫升
果汁,但不能到此为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解题过程中事实上
是由现在两个杯子都是200毫升和甲杯倒给乙杯40毫升推想出原来
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教的,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无法
传授的!因此在教学中,同一个策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去感
悟和领会其中的策略,不断提炼本质的认识。因此,策略是一种基于
方法之上的上位认识,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2、横向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
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倒过来推
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
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
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
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
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
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
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
教材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富有变化的问题素材和表述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倒过来
推想”的策略意义。
3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实际问题中的
信息,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不同价值。
4适当控制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难度。一般只需要经过2-3
步的推想便能
获得答案,少量的需要4步推想才能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
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
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
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
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
心。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
定问题的价值。
三、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教学:
例1的教学重点在于体验“倒过来推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为
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弄清两个杯子里果汁数量
的变化情况,真正的理解题意。
2、在学生理解题意,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对过程的表述和表格的填写,提炼出解决问题本质的策略——倒
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知道两个杯子的果汁相等,那么每
个杯子里都是200毫升,因为甲杯倒入了乙杯40毫升,那么原来甲
杯应该是240毫升,乙杯应该是160毫升。通过提问为什么甲杯是
240毫升、乙杯为什么是160毫升和学生对解题过程的表述,帮助学
生理解并提炼:其实我们都是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事情发生的变
化推算出原来的数据的,这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
板块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例1是通过在两个杯子之间倒果汁这样一个操作性强,过程清晰
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感悟“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和列表格
解决问题的方法。例2则是根据学生例1学习中获得的经验来运用
策略。与例1不同的是:1、要求学生会采用摘录条件的方法整理信
息;
2、由于小明的邮票张数从原来到现在发生了两次变化,所以需
要两步倒推;
3、要求根据整理的信息,进行列式计算。因此,在呈现问题后,
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并展示交流,在交
流中明确可以用例1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列式计算。学
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整理的信息一步一步倒过来推算,
一种是通过对“又收集的张数”与“送给小军的张数”的比较,想到
比原来少了6张,只要用现在的张数加上6张就可以算出小明原来的
邮票张数,思考的过程更加简捷。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我还设计了让
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从而比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检验的思路又什
么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现在到原来,是倒推的策略;检验
的思路是从原来到现在,是按题意进行顺推。最后,通过比较解决这
两个问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再次体会倒推的策略以及明
确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板块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中练一练的实际问题与例2相似,但数量关系稍复杂一
些。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题中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在例题中初步
掌握的策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介于题目中“一半”与“多一本”的
文字理解干扰,我对题目进行了重建:改成一半多3本。
2、由于这题有一定的难度,想不到采取何种方式引导的情况下,
我采用了根据结果按题意检验产生矛盾冲突和比较算式的方法设疑,
引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27+3=30本是一半比较简便。同时,不
仅帮助学困生更直观更容易地理解题意和算式,也让学生明白画线段
图也是一种整理信息的好方法,可以更简单地运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
实际问题。
3、最后的回顾与反思,让学生明确:同样是倒推的策略解决实
际问题,可是整理信息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是列
表格,可以是摘录条件,也可以是画线段图。但是摘录条件的方法是
解决本单元问题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
学生采用摘录条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块四、课堂总结
1、通过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倒推的策略的?让学生把自己对倒推
的策略的感悟表述出来,用他们自己的话和自己的理解帮助更多的学
生感悟倒推的策略。通过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整理信息来帮
助我们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运用倒推的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整理信息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是不唯一的!
2、最后的课外拓展题是一道经典而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留给
学生课后去解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兴趣,又能使
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设计意图,本节课下来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基本上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
1、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
2、各个环节中的预设与课堂生成的不同。
3、资源生成的利用、教师的对学生回答的回应
4、课堂激励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Swoop是什么意思op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员工礼仪培训
更多推荐
学科网数学小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