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对一
作者:樊腊梅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6
        要: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主要为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而课堂检测则采用多人一测多人一题的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全面性的了解,不利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无法判断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未掌握哪些知识,也无法准确分析出学生解决数学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水平诊断计划,参与到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从提升个人学习水平出发,提高小学生整体数学水平。
        关键词:数学 一对一
        一、选择诊断数学问题
        小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并且每一个小学生的
学习水平都有所差异。有对学习表现出高度兴趣的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也有尚未完成从家庭到学校过渡的小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统一施教,出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满足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了学困生群体的学习难度,对提高小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会形成负面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一对一诊断与干预,教师必须先选择出具有针对性的诊断数学问题,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现以四则运算为例,教师根据诊断目的设计出专门的测试题,第一道题是测试学生是否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第二道题是测试学生是否会计算四则运算。对于第一道测试题,教师点了一位平时学习表现不突出的学生提问:对于一级运算应该按照怎么的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回答:进行一级运算,只需要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即可,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对学生也进行了表扬,继续对学生提问:那如果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出现在同一个式子中呢?学生犹豫了一下回答:应该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学生说出的答案并不完整,其他学生立即补充到: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检查完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之后,教师用一道题检查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应用程度,例题:645×800-350÷35),学生根据四则运算规律,写出解答过程:350÷35=10800-10=790645×790=509550,有学生觉得数字比较大,计算比较困难,还使用了简便计算
的方法,对式子中的各个数字同除以5得到:129×160-70÷7),计算结果的速度更快。这就说明学生不仅对本章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比较好,也很好地掌握了其他相关数学知识。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水平,掌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