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分析
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南万小学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
二、教材编排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学习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本课教学内容处在第二学段。在此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还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分类及垂线的认识。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男孩用彩色塑料管组装自行车模型的情境。通过观察自行车的支架,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的问题,引入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三角形,他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体验,但这些经验是感性的,
需要进一步抽象化。本信息窗的学习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帮助学生积累对三角形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继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内容的编排位置特点,注重知识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呈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
1.教材重点
认识三角形;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教材难点
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更多推荐
三角形,学生,学习,认识,学段,小学,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