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
作者简介:吴少春,女,汉族,浙江省温州人,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心理教育专业。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吴少春
(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浙江 温州 325038)
摘 要:从二十世纪末期第一台计算机被发明以来,标志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而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呈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教师也应当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多媒体;PPT;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认知数理、图形知识具有积极意义。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
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形式,促进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样式
多媒体具有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将知识以多样形式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多样知识展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多样形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先应用多媒体中的视频播放功能,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在色彩丰富、动态直观的视频中,调取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初步认知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教师以框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等知识点,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这节课中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随后,教师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具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等知识点,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逐步提高“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知识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示,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知识呈现形式中,将注意力始终放在数学课堂,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教学效
果。
二、应用PPT,构建趣味数学课堂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符合身心结构的游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游戏活动的创建,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时,潜移默化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法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PPT 来进行课堂游戏活动的创建。在课下,教师将“2.3+6.5=;”“2.9+5.3=;”“8.6+1.63=”等习题,录入计算机当中,使得每张幻灯片对应一道习题。之后,
教师选择两名学生到讲台当中,当教师利用PPT 投放
提前制作好的习题课件时,两名学生对投影中所出现的习题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的结果,对计算速度最快,且计算正确的学生,获得本轮游戏的胜利,另一名学生淘汰出局。随后,教师再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对之前获胜的学生进行挑战,完成剩下习题的解答,使得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加深对小数加法法则知识的认知效果。
显然,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 进行课堂游戏活动的构建,让学生在参与游
戏的同时,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使用思维导图,形成数学框架体系
传统形式下思维导图的构建形式是手绘,因此,在对已经形成的思维导图上进行内容的添加和更改就会变得十分麻烦,从而制约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思维导图的刻画方式也变得现代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office word 软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从“多边形的面积”的中心词出发,延伸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支路;之后,在各支路后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标明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刻画思维导图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知。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当基于现代化教育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构建完整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体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太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育
研究,2017(50):129-130.
[2] 温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
2017,16(11):102-104.
(责任编辑:李晓杰)
更多推荐
学生,进行,数学,小学,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