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¾¾
教海寻航」主探究、研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走向深度。
锻炼信息技术思维,是信息技术学本课堂建构的
核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
引导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思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学生视角出发,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三、强化“创意”,信息技术"学本课堂”建构特色
信息技术学本课堂,包含师生的“创意”成分。创意,能彰显信息技术学本课堂的建构特色。信息技术学本课堂的创意,不仅体现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成果上,更体现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运用以及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案,注重与学生的学习交流。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建构全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让信息技术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创意,进而点燃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喜欢玩QQ农场、牧场等,那种“偷菜”后的成功、被“狗咬”
后的失望,无一不令学生着迷。既然学生这样喜欢QQ农场,我们何不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无缝链接呢?为此,在教学《画图》时.笔者充分运用学生"种植园”的“植物”,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形态、色彩等,让学生思考它们的绘制方法。这样的大任务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质,学生自主选择,运用画图、金山画王、Photoshop等软件绘制图画,运用Word、Powerpoint软件制作QQ农场专题小报,运用Flash软件设计、研发一些简单的动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喜悦感受、体验是不言而喻的。更为重要的是,开放性的任务与多元化的创作、表现方式交织,形成了许多创意的半成品、成品。对于学生的半成品、成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对创意半成品、成品进行交流、研讨、完善。
四、结束语
强化“创意”,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技术、思维和创意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三个维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点,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学本课堂。通过学本课堂,让学生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厉毅.概念图支架在远程协作学习中的应用探索[}].中国远程教育,2009,(10).
[2]D-H-乔纳森.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郑杰.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开发学生学习潜能⑴.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4]马建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研究初探U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0).
慢阅读、深思考,
发展学生数学阅读力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科畦教学点刘兴山
摘要:小学生应不应该培养数学阅读力?近年来,中、高考后很多学生慨叹"做不完”时,多与学
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可见,数学学科同样
需要阅读力。从小学阶段渗透阅读力,让学生培养良
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力;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51-02
衡量一个人的阅读水平,主要看他的阅读理解力。对于数学学科,读题能力也会直接影响解题速度。事实上,对照近年来中、高考数学卷,发现阅读量在逐渐提升。学生在做题时,如果阅读能力欠缺,必将影响做题速度。因此,从小学阶段关注学生数学阅读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阅读力如何培养?面对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的状况,需要教师放慢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渐进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一、小学数学学科阅读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教材在编写结构、语言表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如教材内容系统性强,前后知识点衔接紧密。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数学知识,还要兼顾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提炼。如一些数学概念的表述,需要学生多读、多想、多思考,理解并懂得运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参考依据,教师需通过读教材,做好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优化课程教学计划,顺应学情实际,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任务。另外,对小学教材的解读,还包括挖掘编者的意图。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贴切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从数学例题示范中把握数学思想,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基于以上各点,关注学生数学阅读力的培养,是完全必要且必需的。
数学教材具有简洁性、符号性、抽象性特点。正是因为数学语言中图式、符号语言的不易理解性,使很多小学生望题生疑。解决数学问题,阅读数学题是前提,如果对数学问题看不懂.或者说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就无法找到正确的、
2020/06皿*饭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信息技术,阅读,学习,教学,教师